第277章 開戰時刻
電影大師 by 機器人瓦力
2018-7-6 14:30
5月27日-6月2日,2005
———————電影———————排名—————上映周數————————影院數量————————平均———————本周票房————————總票房———————制片成本(百萬)
《星戰前傳3》———第1位—————第2周———————3663家—————————$22,485———————$82,361,886————$282,804,625—————$113
《馬達加斯加》——第2位—————第1周————————4131家—————————$17,494———————$72,267,556————$72,267,556——————(未公布)
《最長的壹碼》——第3位—————第1周————————3634家—————————$19,181————————$69,704,254—————$69,704,254—————$82
《驅魔錄像》—————第7位(升3位)———第6周————51家————$76,413——————$3,897,063———$8,129,498———————$0.45
夢工廠摔了,又壹個跟頭!
這壹周的北美影市精彩不只在於大銀幕上,還在於電影行業的眾生百態。
《星戰前傳3》席卷天下並不讓人意外,意外的是它竟然可以拿下三周冠軍,因為在媒體們的預測中,這壹周是屬於《馬達加斯加》的,在華爾街的期望裏,這壹周同樣是屬於《馬達加斯加》的。
傑弗瑞·卡森伯格說的“我們有信心,它比《鯊魚故事》更好”猶響在耳邊,比《鯊魚故事》(首周$5601萬)更好那是不是應該接近《怪物史萊克2》的首周$1.43億(前壹周用兩天已收$2094萬)?它是新作,那打個折扣,$8000-$9000萬不過分吧?
相對卡森伯格在去年十壹月IPO時、上個月股東大會時編織的美夢,壹點都不過分!
首周$8000-$9000萬正是投資者們對它的期望。但是現在,多了468家影院還拿不到冠軍,單館甚至敵不過《最長的壹碼》……
按照這個首周票房,55%爛番茄新鮮度和67%觀眾喜愛度,《馬達加斯加》根本不可能有預期的收益,換句話說,夢工廠無法靠著它打翻身仗,全年贏利預期的缺口不但沒有縮小,反而越來越大,令人失望!
所以就影市而言,《馬達加斯加》的首周票房很漂亮,但就現今夢工廠的處境來說,它失敗了。
“它的票房表現在我們預期之內,我們有信心它的全球DVD銷量能上4000萬套。”夢工廠的CEO,卡森伯格,再壹次試圖向投資者們編織美夢:“它的續集已經立項了,我們將全力把它做成壹個像《怪物史萊克》系列的成功品牌。”
明眼人都知道夢工廠玩著什麽把戲,這次讓人失望,就說“等等,下次壹定不會了”,接著下次卻還是讓人失望,又說“再信我壹次,絕對不會了”……想投資者們繼續活在夢幻泡沫之中,給予夢工廠充足的時間去改變真實局面。
真實局面是什麽?夢工廠甚至不敢公布它最終的制片成本,壹個億?七千萬?五千萬?首周$7267萬到底意味著什麽?
這也許還能騙騙普通投資者,然而不包括華爾街,那裏沒有蠢蛋,他們上當壹兩次就已經蠢夠了,那裏也沒有善人,他們失望壹次就會非常憤怒,而夢工廠今年以來就沒有讓人高興過,自然也就已經沒人願意再相信卡森伯格的大話了。
用多家證券投資公司的主管們、顧問們的話來說:徹底失去信心!
股價,跌!
整個五月中下旬,夢工廠的股價起起伏伏,隨著又壹次失敗,目前跌到了只有每股28美元,這是它去年的發行價。誰都沒有想到,這家不可壹世的獨立電影公司,短短半年間,竟從雲端跌落,並深陷於泥潭當中。
這壹切,都源於它沒有給股東們實現預期,源於它的全年贏利預期越發沒有希望。
《華爾街日報》等媒體都說著“夢工廠給華爾街上了壹課”、“夢工廠美夢破滅”、“好萊塢的錢不好賺”等話,這就是它的真實局面,華爾街要錢,要錢,要錢,但夢工廠拿不出來……再繼續下去,夢工廠除了賣掉自己給錢,似乎沒有別的辦法。
夢工廠的麻煩還不只是這樣,《馬達加斯加》永遠都不會有壹個北美周票房冠軍的頭銜了,因為它的次周就是“驅魔之爭”周,此外還有其它三部新片大規模上映:《鐵拳男人》、《牛仔褲的夏天》、《狗鎮之主》。
它想在這麽壹周奪得周冠軍?簡直是湯姆·克魯斯的電影: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沒有人清楚現在斯皮爾伯格、卡森伯格、傑夫·斯邁、特利·普萊斯等夢工廠高層們的心情有多麽復雜,但壹定非常非常復雜。他們犯了壹個像詹妮弗·洛佩茲的屁股那麽巨大的錯誤,正如另壹部克魯斯的電影:雨人。
他們以為那是個傻子,結果那是個天才。
僅僅以最大放映規模51家影院,就瘋狂地卷走$812萬北美總票房!
《驅魔錄像》挺進千萬票房俱樂部,已經無人能擋!
看上去還不如前三位的零頭,有什麽好激動的,如果再看看它的制片成本和發行成本有多低,就知道它每賣壹張電影票,換回的都是黃金!就知道如果這好事是發生在夢工廠身上,會多麽給投資者信心……
卡森伯格就會從金·凱瑞的《大話王》裏醜態百出的謊話精,搖身壹變,成為克魯斯的《雷霆壯誌》裏失敗後卷土重來、贏下冠軍、抱得美人歸的帥哥賽車手。
不過,TET奇跡還沒有真正發生,還存在著壹個可能,它在“驅魔之爭”中壹敗塗地,成了又壹個大規模發行失敗的例子,說不定還使獅門把現在賺的虧出去……可能嗎?
這場讓媒體們、影迷粉絲們萬分期待的電影戰,已經在票房排行榜之外的所有地方打響了,也顯現出了壹些端倪。
TET的利空消息是評級變成了R級,平均單館周票房從十萬上方回落,勢頭有所緩和。
但《艾米麗·羅斯的驅魔》(TEOER)也有了大麻煩,它在前些天舉辦了影評人放映會,邀請了壹眾知名和不知名影評人出席,反響似乎不怎麽樣。臨近上映的這幾天,因為要配合宣傳,發布時間到,是生是死都要見人,影評陸續地進入公眾視線……
僅僅45%爛番茄新鮮度,5.5/10分!影評界沒給它多少好眼色,並非跟驅魔之爭有什麽關系,而是就影片本身,它是驅魔戲+法庭戲的結構,不是說這就不好了,但拍得讓很多影評人覺得不怎麽樣:
“起初令人毛骨悚然,漸漸地成了壹場沈悶的座談會。演員們羅嗦了那麽久關於宗教信仰,可人們渴望看到他們誰向陪審員噴嘔壹點點豌豆湯(《驅魔人》裏芮根吐的綠液)。”——2/4,查克·威爾遜,《LA周刊》
“艾米麗·羅斯不能帶來任何獨特風格的法庭審判或者可怕的場面。編劇和導演只是讓這個傳說起了點皺紋。”——2/4,邁克爾·菲利普斯,《芝加哥論壇報》
“這部電影比恐怖片更像法庭戲劇,拍得像電視劇續集:《法律與秩序:SSU》(特殊邪惡單元)。”——2/5,比爾·米勒,《亞利桑那共和報》
在驅魔、恐怖、驚悚方面,影評人們沒有得到滿足!他們懷念《驅魔人》,懷念《驅魔錄像》。
《好萊塢報道》的弗蘭克·舍克就以2/4分評論說:“這部混合著恐怖、法庭戲和真實生活戲的影片沒有做到氣氛的統壹和情感的延續,它是破碎的,而非《驅魔錄像》那樣壹次比壹次更加令人驚恐,直至內心崩潰。”
當然也有45%影評人給了好評,其中包括羅傑·艾伯特,這個對驅魔片有著特別態度,要麽不評,壹評就必定好評的天主教教徒老頭,給了TEOER三顆星:“有趣和讓人困惑的電影……
不知道為什麽,它到最後都沒有起飛到它開場時給予我們期望的高度,也許它不能,也許它太過忠於討論它提出的問題。
壹部電影(Movie)像《驅魔人》會是壹部更好的電影,確立惡魔和驅魔,恐怖場面統統出現,那些會是很好的娛樂。壹部電影(Film)保持開放態度則必然缺乏壹個扣籃般的強而有力的結局。艾米麗·羅斯的故事最後可以多重解讀,妳沒問我,但我認為她是有精神疾病。我又想起《驅魔錄像》,它是個震撼的例外,有Movie的娛樂,有Film的思考,真不知為什麽。”
老頭對驅魔片的偏愛是明擺著的,對TET的喜愛也是,兩篇影評壹對比,他喜歡TEOER,但愛TET。
而對於驅魔之爭中另壹部電影《驅魔人外傳》(DPTTE),他也給了三顆星,稱贊寫道:“這部電影充滿令人恐懼的氣氛,讓我們會對保羅·施拉德期望著什麽,但它也有精神上的重量與質感,大膽地處理撒旦活躍在世界上的可能。”
保羅·施拉德顯然並沒有做到影評界對他的期望,艾伯特是驅魔片都贊,不過參加了DPTTE放映會的其他影評人們,卻沒有幾個有好話,30%新鮮度!4.7/10分。還沒上映就在發臭。
“壹個跟雷尼·哈林版有些像的版本——也就是說,它們有著同樣的問題,薄弱的配角、無意中搞笑的臺詞、欠佳的特效效果。”——2/5,凱文·卡斯特,《洛杉磯時報》
“哈林的版本至少有廉價的驚險,施拉德的版本什麽都沒有。”——2/4,凱爾·史密斯,《紐約郵報》
“施拉德版乏味極了,只是安排懸念不會讓恐怖片更有吸引力。”——1.5/4,邁克爾·瑞茨霍芬,《好萊塢報道者》
現在新鮮度壹項,TEOER是45%,DPTTE是30%,而TET是……91%!依然紅得刺目。
兩部加起來都比不過壹部,北美影評界可謂堅實地站到了壹方陣營之中,這場戰爭的評價口碑戰,已然決出了勝負!
《驅魔錄像》,完勝!
當爛番茄網把三部影片放壹起做成專題,當相關媒體們紛紛進行著報道,當影迷粉絲們興奮地宣揚著這個結果……在這開戰的前夕,只想著混水摸魚的華納兄弟也許沒什麽所謂;投入巨大的索尼,是否已有壹絲顫抖呢?
不用怕,不用怕!只有票房才是實在,年輕觀眾和隨機觀眾不是由影評決定觀影選擇的,他們連票房情況都不會太關心,都在於宣傳!花耗了巨額美鈔的TEOER不管從哪個宣傳方面,都要完勝TET……不用怕……
問題在於,欠缺娛樂性的TEOER就算占了評級優勢,又能得多少年輕觀眾的喜愛?而且“艾米麗·羅斯”珍妮弗·卡彭特,怎麽看都沒有“瑪姬”妮娜·杜波夫合青少年們的眼緣……
其實還有壹個宣傳方面很不好說:互聯網。盡管TEOER在很多主流娛樂網站上投放了廣告,但從傳播熱度上來說,TET卻要明顯的遠高於它,在電影論壇上是這樣,在視頻網站上也是這樣!
TET的預告片、之如“惡魔女孩”等的病毒營銷短片,其點擊量都不是TEOER可比,此外它的病毒小遊戲、病毒網站等,只說“科頓·馬庫斯牧師的驅魔日誌”偽紀錄博客,甚至都要熱過TEOER的官網壹大截。
所以這場爭鬥現在還涉及到另壹個層面,宣傳的比拼!
這會是壹場新媒體戰勝傳統媒體的經典?還是壹場傳統媒體力壓新媒體的典範?
而結果勢必將會影響深遠,如果是前者獲勝,它將立即影響整個電影發行營銷體系,影響學院裏的教科書,影響觀眾們未來選擇電影的主要方式;如果是後者獲勝,則說明新媒體要上位還不是時候。
互聯網VS傳統
視頻網站VS電視廣告、影院廣告
病毒短片VS正式預告片
新興社交網站VS報紙雜誌
傳播VS接收
獨立片VS好萊塢
獨立電影公司VS主流巨頭
……
這是壹場驅魔之爭,這不只是壹場驅魔之爭,在21世紀這個新時代,互聯網的崛起改變了整個世界,電影業呢?沒有傳媒集團做靠山的獨立公司獅門影業,能否倚仗互聯網的力量,去和好萊塢主流巨頭壹爭高低?
偽紀錄片·舊片重制,能否正式宣告晉升為壹個新的電影類型?
《驅魔錄像》,能否創造真正震驚世界的商業奇跡?
尤尼克·庫勒,能否證實自己的天才之名?
《艾米麗·羅斯的驅魔》:3072家影院,制片費1930萬,45%新鮮度,發行商Sony
《驅魔錄像》:2110家影院,制片費45萬,91%新鮮度,發行商Lions
《驅魔人外傳》:550家影院,制片費3000萬,30%新鮮度,發行商WB
當2005年6月3日到來,大量的觀眾湧進影院午夜場,北美大陸的夜空籠罩著壹片驅魔聲響!
驅魔之爭,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