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

鯊魚禪師

都市生活

武德九年,前隋設立的暨陽縣又被並入了江陰縣,芙蓉城東邊靠著大江鰲頭渚,張德跟著老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四十三章 求穩

唐朝工科生 by 鯊魚禪師

2019-5-17 14:33

  有些仇可以化解,有些仇就是不死不休,終究是要分壹個勝負,搞壹個妳死我活的結果出來。
  老張人在武漢,卻對張滄遭受刺殺這件事情洞若觀火。
  壹路行來,只說在土地上的爭奪,就不知道多少人命多麽算計。倘使張德帶人打金上分,倒也就罷了,只可惜有些時候不可能面面俱到。
  “忠義社”那百幾十號權貴跟著養活,已經殊為不易,總是要有人站在壹旁羨慕嫉妒恨的。
  嘀——
  “漢安線”工程的工地上,伴隨著壹聲哨向,從工棚中出來的工人便成群結隊地上工。
  不時地有已經在軌道上跑起來的“手搖車”穿梭著,這些人力軌道車時速相當可觀,大概在二十公裏每小時左右,運送六到八石的物資不成問題。只不過它是輔助工具,擔當原物料運送的主力,依舊是畜力軌道車。
  倘若在工段施工比較困難,難以進行物料投放的地方,則是直接蒸汽機車拖拽大量物資,壹次性投放。
  這樣幹的目的,既有實驗蒸汽機車可靠性的需要,也有鍛煉列車班組的意思。
  “新到的施工隊怎麽樣?”
  拿起望遠鏡,看了看遠處的工地,張德開口問道。
  “李交州送來培訓的還算勤力,這些交州小工極為吃苦,也肯幹活,就是幹活不怎麽動腦筋,埋頭死幹,讓做什麽就做什麽,指派之外的,就是兩眼壹抹黑,無從下手。”
  “李道興壹個人給多少培訓費來著?”
  “五貫。”
  “那還行。”
  張德點點頭,倒是很滿意。眼下壹個奴工,最矬的也是五十貫起。這種最矬的,往往都是瘦弱不堪,最多就是摘個棉花,還是摘不了壹天的那種。
  如今不比從前,死了就是死了,現在奴工越來越金貴,大農場大種植園的風氣逐漸形成。
  尤其是在流求,原先張德就是開辟了島北種植園和農場,但跟攀上交情之後,吳王府通過長史權萬紀的關系,用了福州、建州的坐地戶為馬甲,在島西也開辟了相當可觀的種植園。
  總面積比島北還要大,就是受限於地形限制,大量種植園和農場,形成了壹條島西種植帶。
  對於防禦山地土著來說,壓力就有點大。
  所以和島北有專門的職業武裝人員不同,島西則是“全民皆兵”的狀態,算是把府兵特色用到了流求這個小島上。
  這種變化不可能只是局限於壹地,大唐現如今各地的經濟聯系十分緊密,交州雖遠,但還是形成了“廣交會”這種利益團體。
  而李道興的宗室身份,又加強了交州和中國的政治聯系。
  至少為了延續香火,李道興在交州還是蠻拼的,大有續命三十年,家業千千萬的意思。
  為了深耕,交州地方處理戰俘、奴工,也逐漸轉型,伴隨著全國的高壓政策“衰退”,“懷柔”手段浮出水面,也是應有之意,算是響應了國家號召。
  僅僅是李景仁自己,就大量納妾交州早先土著豪帥的女兒,再通過這些女兒,反向控制土著部落。只李景仁壹個人,大概就擺平了七八個大型部族,整個交州地面早些年增加的熟番,都是通過這種方式。
  李景仁只是其中之壹,更多的平民版“李景仁”隨處可見,甚至還有廣州出身的馮氏子弟。
  交州局勢穩定之後,成長起來的“蠻二代”,也全然跟母族沒有太大緊密關系,即便有,也只是母族需要“蠻二代”的關系。
  而按照中國慣例,“蠻二代”只要爸爸是漢人,那“蠻二代”即便在社會上有點受歧視,但在法律上,他就是漢人。
  繼承權是最明顯的特征。
  高端的“蠻二代”組成了交州現行的中上層建築,至於底層“蠻二代”,能夠享受到壹定的待遇就差不多了,大多數時候,就會被交州刺史府打包成“勞工”,輸出到內地。
  而李道興李景仁父子因為跟張德走得近,也算是有眼界的,“勞工”如果只是出賣體力,也不是長久買賣。所以李景仁幾經折騰,終於打通了武漢的關系,在輸出“勞工”的同時,掏壹大筆錢,由武漢方面對交州“勞工”進行培訓。
  培訓費暫定是壹個季度壹個人五貫,“漢安線”因為工期漫長,又屬於技術先進的大工程,自然成了李道興李景仁父子的首選。
  單次派出五百名“勞工”,也是交州改制以來的最大手筆。
  壹年僅僅是培訓費用,就有壹萬貫。
  加上壹應開銷交州刺史府還要承擔壹半,總開支壹年是朝著三萬貫走的。
  但這壹切都是值得的,要知道從交州刺史府改制為交州都督府再到改回交州刺史府,幾經變化,都跟交州地面的社會經濟環境變化,有著密切關系。
  最早為刺史府時,是因為實力不濟,搞“無為而治”,說白了就是“無能而治”;後來改制為都督府,是因為實力上來了,可以搞武力鎮壓;現在又改為刺史府,則是因為環境極大改善,治所地區環境改天換地,大量生番轉為熟番,總人口通過聯姻極大增加,漢人當地比重極大增加。
  這種情況,能夠輸出勞動力賺取勞務費,既能緩解“人口爆炸”,又能為將來的進壹步經濟擴展打下基礎。
  而且李景仁常年在武漢、廣州、交州活動,生父江夏王李道宗又有不少消息拿出來共享,他大膽猜測,只要“漢安線”成功,朝廷未來幾年,壹定會大建鐵道。
  到時候,交州工程隊壹把就能賺回本,還能翻幾番。
  此事在對交州刺史府不算大事,但對李道興李景仁父子,則是重頭戲,因為李道興李景仁父子不可能壹直是“交州王”,總有挪窩的時候。
  於是乎,搞定培訓事宜之後,李景仁就壹直跟著吃住在工地,時時刻刻盯著交州“勞工”,可以說是無微不至了。
  “操之兄,我得了個消息,西京來的。江夏王府那邊拿來的,絕對可靠,跟操之兄有關。”
  戴著藤條安全帽的李景仁急吼吼地趕到工程指揮部,這光景張德正在辦公,見李景仁火急火燎的,便笑著道:“恁大的日頭,出這壹身汗,趕緊喝口茶。”
  “好。”
  李景仁喝了口涼茶,拿起壹把蒲扇,胡亂地扇了兩下,喘著氣道:“羽林衛在密查襲殺大哥的事情,江夏王府有個老部下在羽林衛當差,正好攤上這差事,事情有了點眉目,妳絕對猜不到有誰在裏頭。”
  “我不猜,愛誰誰。”
  老張搖搖頭,笑著道,“這等事體,不必去理會。”
  “那可是大哥,妳真不管啊。”
  李景仁壹臉錯愕,“皇帝那裏,可是打算給大哥壹個交代的。”
  “交代個屁,我還不知道他,做給人看的。真要查下去,那就是掀起大案。雖說他也是不懼,不過這光景,求穩為上。”
  能夠泄露內中,還能查到中高級宦官身份,還能倉促之間安排人手行動,方方面面都表明,這不是壹個人在戰鬥,而是壹個群體。
  如果只是壹個清河崔氏或者什麽什麽氏,幹了也就是幹了。現在這個狀況,搞不好就是皇帝的哪個小老婆親族也參合進去,掀起大案,必定會進壹步激化成謀反。
  皇帝沒這個必要,壹個張滄而已,又沒死,表面上遮掩壹下裱糊壹下,能夠讓各家滿意,也就妥了。
  苦主自己都無所謂,旁人何必急得跟個太監似的?
  “求穩……”
  李景仁略微品味了壹下張德的話,又喝了壹口涼茶,扇風的手也慢了下來。他幾經蹉跎沈浮,豁出去臉皮才有了如今的事業,人生的容錯率很低,他不像張德能夠那麽放得開。
  當下便琢磨著,興許是皇帝真的身體大不如前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