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

鯊魚禪師

都市生活

武德九年,前隋設立的暨陽縣又被並入了江陰縣,芙蓉城東邊靠著大江鰲頭渚,張德跟著老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007章 謎壹樣

唐朝工科生 by 鯊魚禪師

2019-5-17 14:33

  同樣是開大,同樣的招數,都是“大召喚術”,劍南別處的老哥找家長壹來壹回路上就要十天半個月,這特麽才到成都。十天半個月光景,人龍昊龍大哥已經跟武漢聊了壹本書的內容。
  這不科學,這不符合常識!
  乃至有些跑去洱海地區,屬於半流放狀態的“蕃地”官員,每次想要搶地盤叫人,第壹個念頭居然是跑去“雅礱江銅市”,石門鎮是不去了,到了銅市,甭管龍昊龍大哥到底用了什麽妖法,反正有什麽消息,讓龍大哥幫忙轉呈壹下,效率高太多。
  太多太多啊。
  戎州都督府有軍將覺得,長此以往,這些個朝廷官吏,還能用嗎?
  都督府的文官們表示:我覺得可以。
  將校們則是反駁:我覺得不行。
  但在西南地區嘴炮是最沒有卵用的,不看廣告看療效,於是甭管西南各地駐軍如何如何不樂意,可要是想要捎帶個家書,還真就直奔“雅礱江銅市”。至於人龍昊龍大哥到底有什麽辦法把消息傳出去,那是人家開的掛,管得著麽?
  “這夜校壹期二期要趕緊辦起來,說話識字和‘抽水’掛鉤,就不行這幫蠻子真個不識字!”
  “前頭攏了幾個‘熟蠻’,有飯吃倒是願意聽說寫,那些個‘野性難馴’的,還叫囂要尋他們鬼主作法,來滅了俺們。”
  “這入娘的怕不是幾百個鬼主,排隊呢!”
  滇東北的“鬼主”,其實就是部落中的“巫”。有的是部落酋長,有的則僅僅是“鬼巫”。但不管怎麽說,“鬼主”是意識形態上的概念,但因為學習唐朝的緣故,這個概念逐漸在朝著政治概念過度。
  有些“烏蠻”大族,已經自號“大鬼主”,稱自己是諸爨共主,乃是上天的意思。
  這跟李董的“天子”其實差不多,只是規模有點小,名稱也不夠給力。
  更加奇葩的是,前隋為了鎮壓爨玩為首的“北爨”“東爨”叛亂,領軍大將是史萬歲,於是幾十年前這裏有不少“小鬼主”,居然自說自話改了姓,自稱姓史。
  然而畫風就扭曲了,有些部族火並,壹開場兩家酋長講數,開口就是:老子乃中國史家鬼主之後……
  史萬歲聽了想打人。
  但不管怎麽說,這年頭邊境地區,流行攀扯中國名將名相。連成天意淫跟李靖老母有不可描述關系的唐儉,在突厥為使時,也真的就認了不少“幹兒子”。
  當年唐儉狼狽返回中國死裏逃生,其中就有突厥籍的“幹兒子”拼死效力。這年頭的人情關系,是很謎的,老張茍活三十年,至今沒搞明白。
  妳說就是認了個野兒子,他怎麽就比親兒子還要孝敬呢?
  如今老唐在五莊觀老幹部活動中心,專門操持後廚牛羊供應的突厥籍老哥,就是當年護送老唐出來的“幹兒子”。
  正兒八經的官,雖說是個從九品下,可也是官,還是京官。
  老張當年去春明樓吃牛肉,當天有什麽牛想不開要自殺,老唐的“幹兒子”門清,隨時可以把想不開的牛送到春明樓。
  突厥如是,諸鬼主也是這個尿性。好些自稱“史鬼主”之後的“烏蠻”老哥,還真就貢了史萬歲……謎壹般的操作。
  可惜這些個“史鬼主”規模都不大,普遍都是兩百家以下的小部落,要是大部落,唐朝在這地界,不知道省多少氣力。
  “烏蠻”及諸爨,其最小社會單位就是“家”,但這個家和中國的家不是壹回事,嚴格地說,是中國的戶。而中國的“家”,是由很多戶組成的。
  兩百家的部落,也就是千兒八百人的光景,出去火並,也就拉個百幾十號人。在社會生產水平普遍低下的劍南,百幾十號人連“螻蟻”都算不上。
  龍昊龍大哥麾下的眾多拍馬屁高手,就是這些小部落的酋長,其中有些也是“鬼主”。因為拍馬屁,龍大哥如今在壹眾“小鬼主”口中,乃是“銅市豪鬼”或者“雅礱江大豪鬼”。
  這消息傳到武漢,老張差點想要回復問壹下:妳特麽去壹趟雲南,煉成真空龍卷斬空腳沒有?阿修羅煉獄也可以啊。實在不行天魔空刃腳也行啊!
  也難怪壹眾“小鬼主”要狂拍馬屁,實在是諸爨所在地界,純粹就是“弱肉強食”叢林法則。和諸爨“大鬼主”、豪帥、蠻帥、土王相比,唐朝漢人顯然是不吃人的,而且打歸打,道理也講的。
  然而諸爨中有些“野人部落”,他們是真·吃人,外加只打不說。
  天知道有些部落為什麽那麽熱衷人皮、人骨、人的臟腑,和這些“野人部落”比起來,漢人帶來的感覺,實在是好多了。
  而龍昊龍大哥也著實展現出了諸“鬼主”不能理解的“法力”“巫力”“鬼畜力”,壹個山頭壹通施工伴隨著“轟轟轟”就特麽飛沙走石煙霧滾滾,然後腚眼壹看:嘿,山頭呢?
  壹條湍流峽谷,隔著不遠的樣子,可就是要望山跑死馬,然而沒多久,腚眼壹看:嘿,怎麽多了條橋?
  龍大哥覺得他們謎壹樣,壹種“鬼主”何嘗不是覺得龍大哥也是如此?
  所以當龍大哥說要“屯田”,有些規模壹百家以下的頭人、“鬼主”,直接帶頭集體入夥。
  橫豎都是被人欺負,貞觀朝的漢人,瞧著是比諸爨大蠻王要靠譜,哪怕跟盤剝無度的隋朝漢人比起來,也要好的多。
  然而這幫人剛剛入夥,就遭受到了壹萬點傷害,他們本以為“屯田”就是種地,萬萬沒想到還要認識“屯田”這兩個字。
  漢人還催逼著所有人都要聽說寫,“寫”這個要求最低,但“聽說”這兩樣,那真是嚴苛考究。
  於是沒過多久,有些人實在是受不了了,壹下地就偷偷地找老鄉,說再這樣學習下去,誰受得了,要不咱們跑吧?
  然後史上第壹次組團翻墻逃課就在貞觀十九年發生了,逃課原因很粗暴很簡單:厭學情緒高漲。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