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

鯊魚禪師

都市生活

武德九年,前隋設立的暨陽縣又被並入了江陰縣,芙蓉城東邊靠著大江鰲頭渚,張德跟著老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199章 豪門稻草

唐朝工科生 by 鯊魚禪師

2019-5-17 14:33

  自設置朝鮮道以來,北地家傳只要有些特殊的老世族,對於“扶桑地”的念想還是很豐富的。
  盡管隔海相望,但因為渤海如今幾如內湖,聯絡遼東山東的島嶼之上,也多有登萊水師的藏兵所。北地想要前往扶桑,就不必冒險走東海,再者,南方人也不願意共享自己掌握的航線,更不要說海圖星圖以及日誌。
  朝鮮道雖然此時頗有壹種“軍事管制”的意味,但皇帝“巡狩遼東”兩三年,臨走之前還弄了個平壤宮,這等於宣告此地就徹底成了東土,不會任由扶余種、三韓種再興波瀾。
  實際上也是如此,大量的堡壘卡死了各種要道,即便民間還有人思念扶余王,只要起事,當場鎮壓!
  朝鮮道的意義是深遠的,因為皇帝“重視”的緣故,這就使得未來的很長壹段時間,最少也是以百年為單位,此地將會是刷官聲政績的好去處。
  而圍繞這政治權力,資本想要東渡扶桑,自然可以選擇在這裏給官僚們來點福利,然後跨過鯨海,直抵扶桑腹地。
  北地老世族盯上扶桑諸國的東西,絕不僅僅只有金銀銅這些好東西。南方流求島北莊園的成功,使得他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國內土地“兼並”的趨勢是可以預見的,皇帝不允許世家豪門繼續在土地上糾纏不清,那是雞也殺猴子也殺,有錯殺沒放過。
  利益受損的北方豪門縱然再怎麽不滿,面對猖狂卻又戰無不勝的暴力機器,最終還是只能忍氣吞聲。
  做不了強者,那就只能揮刀向更弱者……
  不管是倭地新植的油桐,還是數年培育之後,逐漸成長起來的“糖楓”,或是杜仲、黃豆之類,倭地的環境,都有不錯的產出。
  即便以最效益最差的“糖楓”為例,王萬歲在築紫島上的據點,壹個靠山莊子,每年僅僅是制糖收益,就穩定在兩百貫以上。而這些“糖楓”還不是十五年樹齡的大樹,都是壹些探險隊陸續從東海盡頭搜刮來的小樹,經過幾年培育落地生根的“糖楓”青少年。
  最近幾年倭地莊園,主要還是以靠海搜刮為主,典型就是“貝紫”產出,這是倭地對唐朝出口的最高端產品,比珍珠、珊瑚、黃金、白銀都要貴重的多。
  而恰好因為地理環境,加上倭奴用起來不心疼,回報是相當驚人的。
  除了這些靠海吃海,還有走私夾帶到倭地的花椒,產量也是相當驚人。
  “三料”作物有了兩樣,就足夠吸引北地豪門搏壹把。尤其是花椒,即便連年擴種,其價格還是居高不下。
  整個唐朝“三料”經濟作物中,唯有交州開發的“卡瓦哈”和胡椒,才能在價錢上比個高低。
  富貴階層是不可能嘗試過調味品香辛料之後,還會繼續享受水煮白肉、鹹菜疙瘩湯。物質享受可以說是天性,且不說胡椒、小茴香之類,僅僅是白糖這麽個玩意兒,就撬動了多少人的靈魂。
  但是北地豪族想要在鄉間搞經濟作物擴種,壹個棉花都搞得焦頭爛額,皇帝卡死了每年的糧食稅賦,就算花錢購糧,遠了太貴,近了互相競爭。妳能種菜發財,憑什麽我要種糧食?
  權衡之下,反倒是朝鮮道、倭地更加有吸引力。
  不了解河中變化,難不成連朝鮮道、倭地都不了解?
  加上這幾年倭奴大量出口到了中原,可以說整個倭地的行情,都是心中有數的。
  原本唯壹計較的,就是倭地環境能不能有所產出。但是隨著皇帝的壹個念頭傳出來,北地豪門自然就知道,倭地是可以經營壹番的。
  說到底,貞觀皇帝就是最好的風向標,這世上有什麽好處,別人聞不出味道來,換貞觀皇帝,就未必能瞞過他的鼻子。
  於是皇帝前腳剛過“天津橋”,北地豪族後腳就派出了隊伍,前往朝鮮道靜觀其變。只要洛陽有消息,人在朝鮮道,立刻就能有所操作。
  是南下還是在朝鮮道種田,怎麽算都不會虧本。
  更何況還有“大推恩令”在腦袋上懸著,固然可以糊弄皇帝,但難保酷吏為了表現的忠心,拿起雞毛當令箭在他們身上刮油,那也是不可預料的事情。
  於是事情就趕巧在了壹起,夏糧征收之前,北地豪門大多都在尋找介入朝鮮道的門路。
  不拘朝野官民,只要能插上壹腳,就算是階段性的勝利。
  伴隨著自上而下的且是難以抗衡的“土地兼並”,依附在皇權的新·新貴,大多不能夠直接從土地上攫取利益,他們“狐假虎威”的主要收益,已經從純粹的土地產出,轉向了農副產品的二次加工,以及門類多樣規模龐大的工商貿易。
  這對“膏腴之地”的地頭蛇,尤其是皇權能夠掌控的地頭蛇來說,壓力空前的大。並非沒有人舉起反旗來對抗貞觀皇帝,但無壹例外,不論規模大小及地理位置,長則壹年,短則壹天,結局都是以失敗而告終。
  不管是“民心”、財力、物力、人力……中原地方豪族面對皇權,已經由平衡徹底轉向了全面劣勢。
  而“科舉”的大力堅持,又進壹步瓦解了豪門對教育權知識解釋權的壟斷。衣服新式莊園,尤其是“皇莊”的“小農”,以及除洛陽之外富裕城市的“住戶”,也就是小市民,成為了“科舉”選拔的主力。
  皇帝自然而然地,成為這些“科舉”道路上精修之輩的“精神導師”。而又因為某條非法穿越工科狗的亂入,導致貞觀朝的“科舉”選材在畫風上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截止貞觀二十二年,“科舉”道路上,受“王學”“新學”影響的青少年,在中舉之後,往往會因王孝通的關系,拿到皇帝中旨禦賜的“進士”證書。
  含金量固然不如正牌科舉進士,但是,這就是官場的合格入場券,是成為國朝中流砥柱的資格證。
  這種逐漸把地方豪門在政治版圖中弱化邊緣化的手段,也倒逼了中原世族進行改變。倒黴壹點的,比如範陽盧氏,垮臺之後只能轉為地下,從而在南方經濟巨頭那裏“借殼”,是上市還是重生,就要看自身的修煉,以及那麽壹點點微妙的運氣。
  並非所有世家豪門,都能夠像瑯琊王氏那樣,垮臺之後還能通過壹個女人再度迸發出打不死的生命力。
  當北地豪門無法進行強化主幹的時候,他們的選擇並不多,在並不多的選擇中,他們選擇了“多點開花”“開枝散葉”的路數。自“大推恩令”通過暴力機關監督以來,北地豪門成立的xx氏xx堂多不勝數,雖然明知道將來分支必然會獨走,但短期之內,也只能指望“同壹個祖先”來維系。
  這種“脆弱”的聯系,對世家豪門而言,是相當不能夠接受的。只是,李皇帝不駕崩,基本沒有反攻倒算的機會。
  直到朝鮮道行軍總管府成立,皇帝“巡狩遼東”之後,還督建平壤宮,接著就是鯨海都督府這個江湖傳說冒出來,然後又是“宣政總制院”的小道消息。真真假假,卻讓北地豪門看到了壹個希望。
  中國之內不能染指的東西,身在域外,其未可知啊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