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壹章 蒙古人來大明上市融資了!
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 by 風少羽
2023-12-10 19:02
天啟十二年,
是大明工業化啟程的第二年。
隨著馳道建成通車,京津馳道所展現出來的巨大潛力和其所代表的利潤吸引著所有有心人的眼球。
壹時間,在大明各地紛紛掀起了融資上市和修建馳道的熱潮。
這些熱潮進壹步沖擊如今的大明環境,將原本南方的守舊環境沖擊的七零八落。
南方不同於北方,雖然南方是大明毫無疑問的財稅重地,尤其是江南這壹片區域,幾乎是占據天下過半錢糧。
但因為大明京師在北不在南,朝廷對南方的統治先天缺少足夠的威懾力,而南直隸雖然也屬於京師,可留守力量是無法與北方相比的。
畢竟壹個是內地,壹個是和北方遊牧民族對抗的前線,大明的精兵猛將都在北方,對南方那些士紳豪族來說頭上少了壹把刀自然是想怎麽跳怎麽跳。
這種影響不是壹時半會兒就可以消弭的,東林黨,地主士紳,東南沿海的豪族商人等等,諸多勢力混雜讓南方壹直是舊黨的大本營。
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舊黨能維護他們的利益,所以他們才願意幫著舊黨穩固這個基本盤。
可眼下不壹樣了,朝廷用壹項又壹項的事實告訴他們,跟著舊黨已經不會有什麽好果子吃了,只有跟著朝廷走,轉換身份,才能收獲更多的利益,才能保住家族長久。
這也是南方舊黨的基本盤崩裂的原因,妳都無法保證人家的安全和利益了,人家憑什麽還跟著妳混?
為了人情?
開玩笑,人情這玩意,只有妳在壹定位置的時候才有用。
就如同魏廣微,之前魏廣微是建極殿大學士,內閣輔政,南北多少人都承他的人情,不然魏廣卿怎麽借著魏廣微的名頭搞事情。
可魏廣微壹朝跌落高臺,誰還承他的情?
巴不得的何其脫離關系,沒落井下石就算人家心善了。
因此眼下舊黨的派系勢力就如同壹個毫不設防的少女,在新黨的工業長矛沖擊下,已經難以招架了,估計多沖擊幾次投懷送抱都該有了。
各地送上來的折子如雪花壹般多的數不勝數,請求允許在當地開設股市的,希望能修建馳道的,甚至有幾個地方不知道怎麽想的,上折子表示他們要自己集資修建馳道。
張好古看著這些折子只感覺好笑,開什麽玩笑?
地方集資修建馳道?
真以為修建馳道用的是銀子啊?
沒朝廷工科院那麽多學士專家,沒朝廷所轄工部的諸多熟練匠人,妳沒技術沒能力,光有錢有什麽用?
而且修建壹條馳道少則百萬兩銀子,壹個地方府壹年的稅收才多少錢。
無視這些東西後,張好古也知道眼下這陣風吹的差不多了,是時候該給地方上這些人壹個棗子讓他們嘗嘗甜頭了。
看了看正在忙碌的眾人,張好古喊了壹聲:“太沖啊。”
“元輔,學生在呢。”黃宗羲從壹旁過來,看其模樣似乎是壹直在搬運處理折子。
這幾天地方的折子太多,大部分都是重復無用的,內閣的閣老們不看,不代表這些內閣通政參議,中書舍人不需要看,他們可是要替閣老們分憂的。
“那些地方折子,看的如何啊?”張好古笑著問道。
黃宗羲聽了臉色有些發苦:“元輔,學生翻了有近百本折子了,不是要修馳道,就是要融資上市,或者是地方要集資的,看來看去,全是空的。”
張好古笑著安撫道:“地方啊,就是這樣,有利益了,壹個個都紅著眼上來了,不足為奇。”
“妳去把盧相,錢相,還有戶部的崔侍郎找來,說本閣要與他們開個小會。”
黃宗羲點點頭:“學生這就去。”
很快,盧象升,錢謙益,崔成秀來到內閣,壹旁舍人倒上茶水後退下,三人開始品茶等待張好古。
錢謙益端著茶盞品著茶,終於是按捺不住好奇:“盧相,元輔找我等來,所謂何事啊?”
盧象升搖了搖頭:“方才老夫壹直在戶部處理事務,黃參議說元輔有請,老夫就來了。具體所謂何事,老夫還真不清楚。”
錢謙益又看向在場級別最低的崔成秀:“崔侍郎,妳可是知道些什麽?”
崔成秀端著茶盞正要喝茶呢,錢謙益這壹開口,他是連忙放下茶盞。
沒辦法啊,在座的都是內閣輔政,個個從壹品的大佬,他壹個三品侍郎雖然在京官裏已經是朝廷重臣了,但眼下還是看不夠看啊。
放下茶盞後,崔成秀說道:“回錢相,卑職也不甚了解,黃參議來通知時並沒有說什麽消息。”
錢謙益點了點頭,開始尋思起來,壹位當朝閣老兼戶部尚書,加上自己這個東閣大學士,還有壹個戶部的侍郎,這要討論的莫不是和戶部有關系?
很快,張好古走了過來,看著三人在這裏喝茶笑著說道:“對不住啊,盧相、錢相,本閣來遲了。”
盧象升、錢謙益、崔成秀紛紛起身:“元輔。”
“坐坐坐,今日只是開個小會,有些事需要和大家商議壹下。”張好古說著坐了下來。
錢謙益見正主到了,也不就糾結了,開始很有耐心的品茶,等待張好古開口。
張好古也沒故意賣關子:“盧相、錢相,這幾日二位沒少收到各地有關融資上市,修建馳道,或者投資什麽的折子吧?”
盧象升和錢謙益點了點頭,可不是沒少收到。
二人壹個是戶部尚書,專管商業,壹個是東林黨的內閣閣老,南邊那麽多士紳豪族都指望著呢,這收到的折子也好,私信也好,著實不少。
張好古見此笑道:“這些時日,各地的折子本閣也是看了。既然各地有這個心,商人們有願意投資,本閣想著,馳道方面先不提,起碼融資上市這壹塊,是可以正式的推壹推了。”
盧象升撫須說道:“眼下融資上市的,壹個是朝廷所屬的京津馳道,壹個是民營的直隸鋼鐵公司,若要將融資上市的規模打開,那麽各地監察就很有必要,否則上市的公司良莠不齊,壹旦出了什麽問題,朝廷的經濟可就要動蕩了。”
錢謙益也有這個考慮:“是啊,拿如今的直隸鋼鐵公司來說,其收到融資壹百七十余萬兩,眼下有五座鋼鐵廠,總價值高達兩百四十多億,可以說是直隸最大的鋼鐵公司了,直隸地區有數千工人為其工作,還和太原的礦場有聯系,其要是出了問題,對直隸來說,無疑會憑生許多波折。”
“換句話說,如果是真心想上市的那還好,就怕有些人是想借著上市的名義賺到融資的錢就跑,這對朝廷來說,可不是什麽好消息。”
張好古點了點頭:“盧相和錢相所想的,本閣也考慮過了。”
“所以本閣決定,這想要融資上市,就必須接受朝廷的監管。”
“上市前,其提交申請後,由朝廷派人驗資,查看其產業是否運轉良好,現金流動有無異常,其信譽情況及各方各面,綜合來判斷其是否有上市的資格。”
“確認其資格後,才允許上市。”
盧象升又問道:“上市之後,是否需要朝廷監管呢?”
張好古搖了搖頭,又點了點頭:“朝廷監管,有利有弊,這方面,還需要和各位商議。”
“畢竟這壹旦上市,壹個企業就有了百億級別的現金流,這筆寶鈔流動起來,對朝廷和市場來說都是極其有利的,這方面的確是需要壹些監管。”
錢謙益說道:“可是若朝廷時刻派人監管,會不會影響企業的發展情況?拿紡織來說,紡織是壹個看時節看行價的東西,若監管之人壹意孤行,要按照自己的意思讓企業去辦事或者處處為難企業,若企業因此出現了什麽差錯,那這個上市倒不如不上市了。”
“錢相說的,不無道理。”盧象升說道。
張好古笑道:“正是如此,本閣才要與幾位商議壹下。”
“首先,這個融資上市需要朝廷監管,這點是大家同意的吧?”
錢謙益和盧象升齊齊點頭,這壹方面,二人沒有意見,不經過朝廷監管就隨意上市,那豈不是要亂套了。
張好古繼續說道:“其實眼下的問題,是上市之後是否需要監管,該怎麽監管。”
“這方面啊,盧相錢相和本閣都不是行家,崔侍郎,妳是商務衙門的主管,妳說說妳的意見。”
崔成秀精神壹震,他斟酌了下詞匯將自己剛才就在設想的壹些想法說了出來:“回元輔,卑職以為,朝廷對上市企業監管是很有必要的,若無監管,必然會滋生貪腐,亂象叢生,從而影響整個市場,影響朝廷經濟。”
“但如何監管,卑職認為,不妨以企業主動遞交年報給朝廷,上市企業每年將自己的營收年報等遞交朝廷有關衙門,朝廷有關衙門每年派人去核實。既保證了朝廷對上市企業的監管,也確保平日裏不會影響企業的自由發展。”
錢謙益有些詫異的看了眼崔成秀:“崔侍郎此言,倒是老成。”
盧象升點了點頭:“崔侍郎此言,可行。”
張好古笑道:“既然如此,那商務衙門下設壹個上市監管局,專門負責企業融資上市前的資質調查和上市後的年報監管。其品級正五品,設郎中,盧相和錢相以為如何?”
盧象升點了點頭表示同意。
錢謙益也是認可:“可行。”
見都同意,張好古拍板了:“既然如此,明日內閣會議上,把這件事定下來,然後通知下去。”
說完這上市監管局的事,張好古又說道:“除此以外,僅僅天津府有壹個交易所是不夠的,南方也需要設立壹處。這方面,錢相認為哪裏比較合適?”
錢謙益知道這是張好古何其進行利益交換了,這個股票交易所,眼下大明只有天津府壹處,為了通盤考慮,大明偌大的江山自然不可能只有壹處股票交易所,無論是平衡南北還是其他因素,南方都會設立壹處甚至是兩處。
但說到底,這個還是要看張好古這個首輔的意思,如果張好古壹處也不給南方,那南方的士紳豪族也沒話講,但眼下張好古願意給南方的士紳豪族提供壹個機會,這自然是新黨和東林黨之間的利益交互。
眼下張好古願意讓他來決斷壹處,錢謙益欣喜之余還有些苦澀,這人家新黨都把蛋糕送到嘴邊了,他以後怎麽和新黨交鋒啊。
思來想去,錢謙益還是決定公平決斷:“元輔,天津府是京師拱衛之所,又是北方門戶之地,四通八達,漕運要地。如今朝廷開海,東南沿海與外貿易繁多,這南方的股票交易所,也需是沿海之地,不妨設在松江,這個江南入海口如何?”
張好古有些詫異的看了眼錢謙益,錢謙益是蘇州人,他還以為錢謙益會把這股票交易所設在蘇州呢。
畢竟這股票交易所的所在地肯定會有大量商人股民雲集,這毫無疑問對當地經濟來說是極其有利的。
不過眼下蘇州已經是大明數得著的膏腴之地,那麽將其設在松江府這個長江入海口的地方,倒也合理。
張好古點了點頭:“可行。”
這些都定下來了,張好古作為新黨魁首也與南方東林黨魁首錢謙益做好利益交換了,那麽這壹方面無論是新黨還是東林黨都不會拒絕,隨後必然是要全力推動的,無他,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
在隨後的內閣會議和早朝上,新黨和舊黨很罕見的達成壹致,通過了上市監管局的設立及南方股票交易所的設立。
同時,上市監管局雖然是戶部的商務衙門所屬,但畢竟商務衙門在北方,因此在南方金陵也會再設立壹處監管分局,其由壹位從五品的員外郎管轄,這個位置,張好古將其交給了東林黨,讓錢謙益去決斷。
當然,上市監管局的郎中和另壹位從五品的員外郎自然是從新黨裏選拔。
對此雙方都沒意見。
決斷完這些後,大明報將其宣發天下,讓大明各地的商賈,豪族,士紳都知道,發財的好時候要到了!
隨著上市監管局成立,融資上市的要求和規矩確定下來後,金陵的上市監管局分局和松江府的股票交易所也立馬掛牌開工了。
短短數日時間,金陵的上市監管局就收到了好幾份融資上市的申請。
這幾份融資上市的申請可不壹般,那都是淮商和蘇商的大型商會,壹個個都是紡織大戶,掌握著絲綢、瓷器、茶葉等多門生意。
他們融資上市的目的也很簡單,籌備資金擴大自己的企業規模同時開工更多的商船,眼下國內的市場已經分割的差不多了,大家都要競爭的話無疑是困難的,畢竟大家都上市都有錢,既然如此還不如加大對國外市場的開拓。
雖然這個時代沒什麽邊際效應遞減規律,但大商人們也不是傻子,都知道眼下再投入錢也無法獲得更多的利潤,還不如拿來擴展海外市場呢。
畢竟番邦蠻夷們可有的是錢啊。
在南方的大商會緊鑼密鼓的籌備著融資上市時,北方的壹些商會也在籌備著。
例如大同那些晉商,例如太原那些煤礦鐵礦的商會,壹個個都想著融資上市擴大規模呢。
他們和南方的商人還不同。
南方的絲綢瓷器茶葉無疑是大明市場的主流,在這壹方面南方商人有絕對話語權,他們把控著市場,而北方也有自己的獨到之處。
就拿太原的那些大商人來說,誰都知道眼下是個大發展的時代,朝廷都說了,現在是工業時代了,對煤鐵需求量極高,這就是未來的藍海大市場啊,他們不抓緊融資上市擴大自己的企業規模霸占這個市場,還要等著後面在去和其他人競爭不成?
於是,南北的大商人們都在籌備著自己的上市計劃,壹份份融資上市的申請遞交到上市監管局,然後上市監管局的吏員們開始拿著資料審批還要去當地檢查,壹個個忙的不亦樂乎。
而蒙古草原上的各部落,看著大明各地商人開始搞什麽融資上市,他們也有些蠢蠢欲動了。
通過來蒙古貿易的商人們所言,這個融資上市無疑對自己的部落有著極大的提升,但其規矩也很多,要求多不算,而且妳還要保證自己能盈利,這方面蒙古的漢子們可就有些懵了。
雖然大明報上對這些都有講述,但光看大明報也看不出更多的東西來啊。
哪怕是蒙古各部的頭人們,他們對權術方面有所精通,但商業方面就不是他們所擅長的了。
蒙兀部就是這樣,權謀,刀劍才是日常,勇士的勇武,貴族頭人們的陰謀詭計,明爭暗鬥,這些都是拿手好戲,雖然和中原的謀略比起來還顯得太粗糙和小兒科,但已經很不容易了。
眼下讓這些除了彎刀和獵弓就是滿腦子想著怎麽上位的貴族去思索融資上市及如何盈利,那根本不是他們所擅長的。
但蒙兀部也不傻,他們眼下可是投靠了大明的,他們不知道怎麽賺錢,就找知道怎麽賺錢的幫忙唄。
於是乎,幾個蒙古部落的頭人聯合起來進京了,他們要找睿智的張相爺給他們想想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