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七章 得勝歸朝,狠狠的給舊黨壹耳光!
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 by 風少羽
2023-12-10 19:02
大明。
京師之外。
長長的隊伍自北而來,他們高舉著明軍大旗,披堅執銳,看起來風塵仆仆,但身上那股肅穆與殺伐之氣卻直沖雲霄。
這是剛從草原得勝歸來的明軍。
領頭是蒙古總督,上護軍,龍虎將軍,定遠伯曹文昭;副手是京師五軍營指揮使,輕車都尉,昭毅將軍周遇吉。
曹文昭和周遇吉已經同信使了解過消息,皇帝和首輔就在城門口等著他們呢。
光宗耀祖的時刻就在眼前,二人互視壹眼,曹文昭高喊道:“兄弟們,皇上和元輔帶著京師的百姓迎接我們呢,打起精氣神來!”
出征蒙古的大軍班師回營這可是大事。
為了彰顯武功,朱由校直接帶群臣勛貴來到城門迎接得勝歸來的大軍。
壹隊隊飛騎來回通報距離,當遠處的大軍越來越近,朱由校看著那壹面面大明的旌旗,壹隊隊明軍騎士也是忍不住心潮澎湃:“朕的大軍回來了!”
身後的文臣勛貴們妳看看我,我看看妳,這個時候誰也不敢多嘴。
面對從壹個勝利走向另壹個勝利的朱由校,他們眼下顯得太弱小了。
曹文昭和周遇吉二人披掛整齊,騎著戰馬走在前列,後方跟著浩浩蕩蕩的數萬大軍,還跟著上萬的戰俘和大批戰利品。
那壹面面搖曳的明軍戰旗,那長長的火紅色行軍隊伍,即便數裏之外都能看的分明。
伴隨著隆隆鼓聲與號角聲,遠處塵土飛揚,旌旗蔽空,那帶著金戈殺伐之氣的大軍踏步而來,壹匹匹高大的戰馬,壹位位披堅執銳的騎士,壹桿桿騎槍高舉形成長槍之林,陽光映射下,那槍刃反射著刺目的光芒,竟讓人有些睜不開眼睛。
這經歷了血戰的將士,身上自帶的那股煞氣就讓這些高居廟堂侃侃而談的文臣勛貴屏住了呼吸。
穿著五爪團龍袍,帶著蟠龍翼善冠,朱由校負手站在城樓之上,身側站著張好古,身後就是文武百官們。
當大軍行至城門前時,兩側已經聚滿了圍觀的百姓,道路兩側是錦衣衛在維持秩序,而城門口處更有壹位位大漢將軍壹字排開,舉著斧鉞旌旗肅穆而立。
曹文昭揮手叫停大軍腳步,隨後與周遇吉策馬上前。
二人駕馬到城樓前翻身下馬單膝跪地:“臣等奉命出塞,終得勝歸來,幸不辱命。”
城樓上的朱由校看著大明的兩位年輕將軍,笑道:“好!”
“王體乾,宣旨!”
捧著聖旨的王體乾帶著壹隊宮人來至城外,見到曹文昭和周遇吉後笑著點了下頭,隨即展開聖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歷年邊患難平,為我大明頑疾,令我大明邊關臣民深受其害。韃靼、遼東,二者皆野心勃勃,狼狽為奸,意圖謀我中原。今得良將率師出塞,遠渡瀚海,策馬漠南,平復韃靼、女真所部,揚我大明國威,使天威廣播草原,朕心甚慰。”
“蒙古總督、龍虎將軍上護軍曹文昭,果毅勇武,忠勇可嘉,大破韃虜十萬,特晉太子太傅、授榮祿大夫,勛升柱國,晉爵定遠候……”
“五軍營指揮使、昭毅將軍輕車都尉周遇吉,身先士卒,追亡逐北,特晉太子少傅,授定國將軍,勛升護軍,賜爵威遠伯……”
曹文昭和周遇吉互視壹眼,加官,晉爵,升授,升勛……
壹系列封賞砸下來,讓二人當即叩拜:“臣,領旨謝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當眾宣讀的,自然是主將的封賞,畢竟兩部加起來,各部將軍校尉那麽多,怎麽可能全部在這裏念完,那些都是要到皇宮裏再依次封賞的,大家都有功勞,士卒也都有軍功封賞。
這些東西大家都清楚,因此哪怕是普通士卒都開心的很,他們盤算著自己的軍功值多少銀子,能不能升官,胸口是不是會多壹塊漠南之戰的勛章。
新軍改革,軍功以集體為主,但個人表現突出那也不會埋沒,加上根據作戰軍隊,輔助軍隊,後勤軍隊的職能劃分,保證大家都有功勞,畢竟打仗不是全靠戰兵的,兩翼友軍的輔助,後勤人員的糧草補給哪個少得了。
而且為了凸顯軍人榮譽,受到嘉獎的將士不僅會在其家鄉得到宣傳,衙門要去慰問,還有勛章領。
這穿著百戰鐵甲,連人帶馬都帶著大紅花,左胸前掛著壹塊塊軍功勛章,遊街走巷誇耀武功,那可是大丈夫才有的殊榮。
王體乾宣旨完後,後方的宮人們立刻給曹文昭和周遇吉換上新的綬印,給他們掛上紅花,小心翼翼的在胸前鐵甲上掛上勛章,漠南戰役勛章,賽汗山之戰勛章等掛在胸前,王體乾笑著說道:“二位將軍,上馬進城吧。”
曹文昭和周遇吉對著城樓上的朱由校又行了壹禮,隨後翻身上馬:“將士們,進城!”
壹面面蒙古各部盟的大纛和滿清的三角龍旗淩亂的撲在街道上,曹文昭和周遇吉在前,壹位位將軍在後,隨後是京師三營,巴連衲都各部立有大功的受封將士數千人,全部策馬披甲,列隊入城。
馬蹄踐踏在這壹面面大纛和八旗龍旗之上,戰馬上那壹位位帶著大紅花和勛章,穿著鐵甲帶著披風的英武將士引得兩側的百姓紛紛叫好。
這踩得不僅僅是旗幟,更是韃靼部和遼東建奴,這代表大明的鐵騎已經將其踐踏在地上,代表著大明的國威再次威服四方。
“萬歲!明軍萬歲!大明萬歲!”
百姓們歡呼著,吶喊著,年輕人羨慕的看著那壹位位策馬遊街的將士,身穿鐵甲,策駿馬,馳騁瀚漠,效力沙場,真不愧是大丈夫啊。
而待秀閨中的妙齡少女們則羞澀的看向那些英武不凡的軍官,這些軍官經歷沙場鏖戰,塞外寒風,壹個個不僅成熟可靠,且前途光明,那壹張張堅毅的臉讓這些少女怦然心動,哪家少女不懷春,哪家少女沒個英雄美人夢呢?
可以預見,這些遊街誇耀武功的軍官將士,日後少不了會被媒人踏破門檻,這可都是金龜婿啊。
朱由校和張好古已經下了城樓,壹會兒在皇城內,還有壹波封賞呢。
等軍將們遊街串巷之後進入皇城,朱由校再次封賞,這次針對的就是全部受賞軍官和有功將士了,包括李昭、王林、趙廣利、韓武、張毅、黃化、燕飛等壹部主將,還有各部校尉等等大小數百人接受封賞。
隨後是針對各部將士的封賞,總之人人有賞,發錢,發勛章,分田地,按功晉升。
不論妳是策馬沖鋒,還是操縱火炮,還是在後方運輸糧草火藥,按功封賞,該多少就多少,誰的賞賜都不會被克扣。
畢竟賞賜都是不經軍官之手的,人人領現銀,白花花的銀子就擺在眼前,每個領到銀子的將士的臉上都掛著燦爛的笑容,他們已經聽軍官說了,他們這次作戰,賞賜另算,軍餉領雙倍,而且家裏還都會得到嘉獎,府縣裏的公人會送去五十斤米面,十斤肉。
這些都是朝廷另給家裏的嘉獎。
至於受傷戰死的,朝廷另有恩賜,例如戰死者,不僅朝廷會壹次性給家裏五年俸祿,日後還會月月給俸祿,再持續五年,逢年過節衙門的公人會送去米面油鹽,家裏的門上也會釘上忠勇之家表示其身份。
大肆封賞有功軍將後,曹文昭和周遇吉入宮述職,將具體戰事經過對朱由校詳細敘述壹遍。
畢竟作為主將,他們的描述更能讓朱由校和張好古了解到實際情況,這可比捷報上那寥寥數語來的細致多了。
在武英殿內,曹文昭與周遇吉甚至臨時扮演決戰雙方,在沙盤上上再次演示了壹遍察罕浩特之戰和賽汗山之戰經過。
朱由校與張好古觀看著沙盤上的復盤,時不時問壹問曹文昭經過,當復盤結束後,朱由校終於明白了皇太極為什麽會被蒙古各部反水,又為什麽會敗得那麽慘。
“皇太極本著利用我明軍火力消耗蒙古各部盟生力軍的打算,故意前三日只讓蒙古各部出兵,往往只戰半日就撤軍,壹方面是消耗我軍火器,壹方面是消耗蒙古各部兵力。”
“如此壹來,我軍火器被消耗的七七八八,蒙古各部的力量也被削弱到可以掌控的地步,只要他能打贏,再分給蒙古各部壹些草場牧民牛羊奴隸,那蒙古各部這個虧也就認下了。”
“可他太過自大,連續三天都是讓蒙古兵上來送死,偏偏不讓自己的八旗兵出戰,他沒料到我軍的馳援這麽迅速,也對自己的八旗兵太過自信。”
“如果他壹上來就是十萬大軍合圍進攻,正面讓蒙古各部吸引我軍火器,兩翼用八旗馬甲沖陣,在缺少足夠的鐵絲網,沒有大面積的戰壕、陷馬坑的情況下,我軍不可能支撐三日,兩日都難。”
朱由校笑道:“看來,皇太極還是我大明的好幫手了。”
張好古也是笑著,可不是嗎?
曹文昭和周遇吉能有如今的威風功勞,那可以說是全靠皇太極捧場。
可以說這壹世,皇太極之所以能在遼東慘白,糧餉全無的情況下還能打下半個科爾沁,甚至差點打下整個察哈爾草原,全靠了林丹巴爾圖和粆圖臺吉。
是察哈爾部這兩位親手把皇太極送到了本不屬於他的高度。
而曹文昭和周遇吉之所以能追亡逐北,勒石燕然,那也全靠了皇太極前期自大加上他那小心思。
如果說,曹文昭和周遇吉將來青史留名,皇太極起碼有三分之壹的功勞,不吹不黑。
就如同把張遼擡進武廟的東吳大帝,皇太極日後少不了壹個滿清大帝的稱號。
想到這,張好古眉頭壹皺,滿清大帝好像是康麻子?
但下壹秒張好古眉頭就舒展開來,憑借如今眼下遼東那些東林黨人上下貪腐,受賄成風的操作,加上皇太極弄得這壹出,將來有沒有康麻子都不壹定了。
其實按照原來的歷史走向,皇太極玩這壹手沒有絲毫問題,可誰讓眼下大明不壹樣了呢,他還按照老壹套的思路來判斷明軍,認為明軍不會輕易出塞,認為明軍馳援不會那麽迅速,那麽他用錯誤的戰略判斷打壹場錯誤的戰役就導致他自己滿盤皆輸!
皇太極後悔嗎?
後悔!
後悔死了都!
帶著殘兵敗將逃回遼東後,看著跟隨自己出征的四萬八旗勇士如今只剩下壹萬多殘余,皇太極是悔恨萬分,加上被明軍大炮波及重傷的多爾袞,率軍正面沖鋒結果遭遇火箭齊射被不知道哪裏來的流失射中大腿的多鐸,再算上那些戰死的八旗貴族,皇太極此次是損失慘重無比。
如果不是早早就從草原上弄到遼東不少牛羊糧食和奴隸,恐怕皇太極真的就是血本無歸了。
可即便弄回來了奴隸牛羊,但折損了這麽多勇士,依舊讓皇太極的威望受到了極大的動搖。
壹路上,看著躺在馬車上多爾袞和多鐸,再看看灰頭土臉,丟盔棄甲的八旗勇士,出征之時的那股子銳氣已經被消磨幹凈了,眼下敗軍之師垂頭喪氣宛如喪家之犬。
這日後如果明軍打過來,大清國可怎麽辦啊?
壹時間皇太極是後悔不已,想著臥龍先生蘇明哲提醒他的面對明軍需速戰速決不可遲疑,再想想自己之前的戰略,讓皇太極更是後悔的不行,如果早聽蘇明哲的話,不去故意消耗蒙古各部的實力,直接十萬大軍平A上去,那三萬明軍豈不是早就被打崩了,那至於堅持三日等來援軍?
“唉……”
長嘆壹口氣,皇太極欲哭無淚:“悔不聽臥龍先生之言啊!”
隨著皇太極大敗的消息傳回遼東,範文程等人也是懵了,本來不是眼看就全面大勝征服草原了嗎?
怎麽突然就輸了呢?
先是橫掃察哈爾部又是十萬打三萬,這都準備半場開香檳了,怎麽就輸了呢?
這優勢相當於領先壹萬經濟啊,這也能被翻盤?!
別說範文程沒想到,魏功朝都沒想到。
天可憐見,魏功朝只是貪腐點牛羊奴隸,他可沒想讓皇太極失敗啊。
畢竟他也知道,眼下他的地位全靠大清國和皇太極,而之所以能和明朝做生意,那也是因為遼東還是大清國的。
如果遼東被明朝打平了,妳看明朝還搭理他們嗎?
因此魏功朝的打算是讓遼東保持足夠的實力,起碼打不過明朝也要能守住,這樣才能繼續安穩和明朝做生意,也不會因為突然的戰事而導致商路中斷。
總之,大清國要有實力來自保,但也不能太強以免主動招惹明朝,最好是雙方不勝不敗或者大清國小劣即可,至於大清國實力突飛猛進能打進長城,那種事魏功朝壓根就沒想過。
他又不是蘇明哲,滿腦子證明自己的想法。
魏功朝是壹個無比現實的人,千裏做官只為財,明朝不讓我當官,我就去個能讓我當官的地方,只要朝廷還能勉強維持,自己還能撈錢,那就可以了。
至於什麽爭霸天下,逐鹿中原,那壓根不是我們東林黨人考慮的事!
如今這大清國慘白,魏功朝就不得不考慮遼東的局勢還能不能堅持下去了,如果不能堅持下去,那他不得不考慮下找個下家了。
相比魏功朝,範文程和蘇明哲可是壹心壹意為了大清國考慮的,得知皇太極大敗後,蘇明哲不顧自己風寒初愈的身體,就開始和範文程出謀劃策,思索大清國的出路。
二人經過討論,認為大清國雖然敗了壹仗,但實力尚在,而且還收獲了不少牛羊奴隸,並不算完全失敗,更何況草原經此壹戰,察哈爾草原被消耗的已經差不多了,日後只要找機會再來幾次,基本還是能拿下察哈爾草原的。
至於眼下,還是考慮考慮是從科爾沁還是從朝鮮回血吧。
在範文程和蘇明哲這大清國的臥龍鳳雛思索著怎麽讓大清國更加偉大的時候,朱由校和張好古也在討論著日後草原的戰略問題。
如今大明已經拿下巴連衲都、察哈爾兩片草原,五千裏漠南已經有三千裏歸屬大明,這是壹片極大的疆土,不可能放任不管。
雖然如今朝廷大勝,威服草原,但朝野之中針對草原的處理方式卻議論紛紛。
新黨認為既然打下來,那便是大明的疆土,不能放棄,要按照大明的規矩,設府縣,讓牧民定居,歸化。
也就是效仿漢武帝築城設郡縣的方法,將這片土地納入大明治下。
然而東林黨則認為,朝廷打贏了不假,但消耗太大,所耗錢糧太多,這草原之地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不過雞肋之地。
草原不同長城之內,無法給朝廷帶來什麽利益不說,還要朝廷源源不斷的輸送錢糧,著壓根就是虧本的買賣。
更何況草原引弓之民,遊牧漁獵,豈能和中原耕種之民相提並論?
壹時間,關於草原究竟是該收還是該棄的討論不僅在京師內激烈的進行著,還傳到了大明各地,江南壹帶也是就此展開了激烈的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