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夫是太子

上山打老虎額

歷史軍事

大明永樂二年。
黃昏將近,坐落於南京城鐘山腳下的紫禁城卻已是燈火如晝。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五百三十九章:承平

我的姐夫是太子 by 上山打老虎額

2024-1-20 18:34

  松江口那壹船船的銀子,消息放出來的時候,實際上早已有了軒然大波。
  事實上,自開始大肆修建鐵路開始,鋼鐵、煤炭等作坊的生產便已開始火熱起來。
  只不過,雖是火熱,商賈們還是帶著謹慎的。
  雖然現下的買賣好做,而且市面上的需求也很大,可鐵路司那邊,為了嚴防材料居高不下,甚至出現囤貨居奇的情況,還是采取了幾個措施。
  壹方面,是棲霞商行所轄的鋼鐵作坊,大規模的自產。
  另壹方面,則是所有的采購,限定了壹個最高價,也就是利潤肯定是有,而且還不少,可也有壹個限度。
  正因如此,不少牽涉其中的礦場、伐木作坊、機械制造作坊、鋼鐵作坊,雖是見有利可圖,也趁此機會掙了個盆滿缽滿,卻不敢大肆地擴產。
  畢竟這些玩意的投入都是天量的真金白銀,今年的買賣好,可誰能確保明年呢?
  尤其是朝廷每年數千萬兩紋銀的開銷,在許多人看來,顯然是不可持續的。
  等妳擴建了新的作坊,壹切完備之後,也已過去了壹年半載,到了那時,說不定熱度壹旦過去,反而可能要血本無歸。
  可現在,消息傳出之後,許多的作坊已開始進行了擴產的準備了。
  皇帝有的是銀子,這樣看來,這鐵路必能繼續年年修下去,現在是誰先擴產,誰掙的便更多。
  於是乎,這棲霞之內,幾乎人人都在談及鋼鐵和冶煉之事,可謂熱鬧非凡。
  張安世坐鎮京城,卻幾乎每日都要過問關於江西布政使司的情況。
  隨著鐵路工程的不斷推進,眼下產生的問題,也是五花八門,壹般情況,張安世是不進行特別處理的,知道有這麽壹回事就好。
  接下來,則看朱瞻基如何處置,以及處置之後的後效了。
  張安世只管壹件事,那便是借鐵道部,搭建起幾個關於鐵路的大學堂來。
  隨著鐵路的擴張,人才才是最緊要的,無論是修路的匠人,還是勘探和設計鐵路的人員,甚至包括了蒸汽機車改進的人才,更有圍繞於鐵路周遭的算、醫、文、武等等人員。
  而招募的人員,大致則分三類,壹種學術精深的,通過嚴苛的考試,深造學習。
  另壹種則是向各省招募生員,條件較為寬松,學制兩年。
  還有壹種,則是下頭的匠人以及勞力,舉薦上來,進行為期壹年的培訓。
  現在這鐵道部不缺銀子,唯獨缺的還是人。
  此時,饒州站。
  江西鐵路司已搬遷走了。
  隨著饒州站的開通,鐵路司的駐地,也隨之遷往了南昌府。
  而留在此地的,依舊還只是壹個饒州站。
  幾乎每日,都有轟隆隆的蒸汽機車自這裏穿梭而過。
  尤其是向江西深入運輸鐵軌、枕木以及其他各種原材料的蒸汽機車,可謂是源源不絕。
  饒州站既要負責鐵路沿線的保衛和維修,確保能夠隨時貫通。
  與此同時,還負責站點周遭的市集、學堂、醫院等等措施。
  在這裏,壹個市集已經漸漸地形成了。
  許多的商戶跟著蒸汽機車湧入這裏,因此,慢慢的壹個鋪面也開了起來。
  從棲霞來的貨物,擺在了各種的貨架上琳瑯滿目。
  操著各種口音的商賈們,以及漸漸湧入鐵路司轄地的百姓商談著貨物的價格。
  當然,這些商賈,只是小商賈而已。
  壹些大商行,其實早已在此進行布局。
  他們在沿線修建起了不少的貨棧,除此之外,還盯上了這饒州府不少廉價的資源。
  如生絲、生麻,還有各種礦石。
  有壹些覺得可以就地兜售的貨物,便利用這些廉價的原料,直接就地修建幾個作坊,進行壹些簡單的棉紡。其他的,則通過蒸汽機車,運輸往直隸。
  自然,緊俏的還有各種山貨,江西本就多山,人傑地靈,來此收購了大量山貨的商賈,則將山貨販運往直隸去。
  而對於此時的胡穆而言,他所頭痛的,則是大量百姓的湧入了。
  在擔任了司吏不到四個月功夫,因為饒州站典吏的空缺,最終,他升任為了典吏。
  此時,他已算是有了正兒八經的官身了,至少若是在其他衙門,典吏確實屬於官的行列,只是……有些不太入流而已。
  當然,他的職權,卻比壹般的典吏要大的多。
  他更像是壹塊磚,哪裏需要,都需沾著壹點邊。
  而現在,站裏上下,都在為百姓的事而犯愁。
  起初的時候,車站與附近的州縣士民,可以說是彼此秋毫無犯的狀態。
  雖也招過工,可畢竟應募者寥寥,當地的百姓,還需照顧那壹畝三分的地,在他們看來,募工形同徭役,誰敢來?
  可慢慢有人吃了螃蟹,得了薪俸,漸漸的,也開始有人專註了。
  有大膽的人開始進來,再到後來,人們發現,在這兒,哪怕不是去修鐵路,做苦力,即便是到這鐵路司下轄的土地裏頭,去給作坊做工,亦或者是負責房屋的建設,亦是去商鋪裏給人看店,竟也有薪俸,這薪俸……竟能養家糊口。
  養家糊口四字,可能對於遠在直隸的貴人們而言,算不得什麽。
  可對於這尋常的百姓而言,卻有著致命的吸引力。
  以往給人租種土地,壹年到頭,也吃不飽穿不暖,年末甚至還可能要欠著租子或者欠債來維系。
  可在這,卻是實打實,真可以吃飽飯的。
  不只如此,饒州站開始大修宿舍,提供租賃,雖說都是小屋子,勉強遮風避雨。
  可許多人壹看,這竟是磚制的。
  這可比那些用茅草為頂,用泥巴糊墻的茅屋要強得多了。
  但凡只要肯賣氣力,就有生路。
  於是乎……許多人攜家帶口來了。
  倘若說直隸繁華,可畢竟對於千裏之外的百姓而言,確實還過於的陌生,既沒有人願意離鄉背井,也不敢有人輕易去承擔離鄉千裏的風險。
  可這饒州站就在家門口,即便真有什麽,大不了還可走壹兩日山路回鄉,那麽這等吸引力,就非尋常人可比了。
  於是大量的人,開始入住。
  站裏的文吏,要對每壹個進入的人登記造冊,發放戶冊,以確保可以對人丁進行掌握。
  除此之外,便是大量人攜家帶口而來,沒有落腳之處,因而,又需有所措施,如若不然,便可能要滋生亂子。
  因此,胡穆忙的腳不沾地,帶著人,在靠近站西的區域,設置了壹個臨時的安置點,因為宿舍的建設趕不上人口流入的速度,便索性,請人建了不少安置之處,搭起壹個個臨時的大工棚,雖是教大家在此擠壹擠,卻總算有個落腳的地方。
  可越是這種地方,就容易滋生混亂,甚至有口角和打鬥發生,除此之外,便是衛生的問題,更有女眷的諸多不便。
  若是放任不管,長此下去,就容易成為藏汙納垢之所。
  部堂裏頭,早就下文,越是這樣的地方,就越發要竭力進行保障,確保萬無壹失。
  因而,站裏抽調了不少的巡檢、大夫,甚至雇請了壹些誌願的教師來。
  有了這些保障,其實人心也就安定了,大家不用擔心自己的包袱,會被人隨意拿去,也不用擔心女眷被人侵擾。
  即便是無所事事的孩子,現在也都有了去處,壹個個被拎了去,雖然條件較為簡陋,其實所能教授的,也只是背誦壹下千字文,可這種安穩人心的作用,卻是其他任何事都無可替代的。
  “殿下真令人欽佩啊!”
  剛剛從臨時安置處巡視過了醫藥所,此時正要打道回府的胡穆,正頭帶著鬥笠,頂著炎炎烈陽,不知道是想到了,口裏發出了這麽壹聲感慨。
  跟在後頭的書佐劉湛聽不甚清楚,於是用手擦了把額頭上的汗,便道:“什麽?”
  胡穆回頭看了劉湛壹眼,此時的劉湛有點狼狽,身上的衣服有點皺巴巴的,原是梳理得貼服的頭發也垂落了幾根下來。
  胡穆不免想起了方才的情景。
  方才醫藥所的幾個大夫,發了壹大通的牢騷,都是抱怨站裏的醫藥不及時的,而且還要求增添人口,對這臨時安置點的衛生狀況必須要小心,雖說馬上就要入秋了,卻還是要防疫病的。
  胡穆畢竟是典吏,他們自是不好抱怨,於是索性這個拉著那個扯著書佐劉湛喋喋不休。
  劉湛此時神色厭厭的,顯得有幾分沮喪。
  胡穆便笑了笑道:“衛生的事,確實要緊,人肯定是抽調不出的,不如就靠山吃山,讓站裏撥發壹點錢來,從安置點的軍民百姓裏頭,挑選壹些細心的,每日進行清掃,尤其是每日所發生的垃圾和糞便,尤其要處置妥當。”
  劉湛幽幽地嘆了口氣,苦著臉道:“就怕站裏不肯批。”
  胡穆道:“妳若說要清潔,肯定舍不得批的,可若說防瘟疫,再拿那幾個大夫的話出來,就說大夫們說今歲可能要疫病橫行,妳看站裏肯不肯。”
  劉湛眼眸頓時壹亮,驚喜地道:“我懂啦,還是胡典吏有辦法。胡典吏,方才您說殿下……”
  胡穆便道:“是啊,我說殿下真有辦法!”
  劉湛狐疑地道:“啊……殿下不是在千裏之外嗎?”
  雖說劉湛作為官校學堂出身的文吏,自是對張安世推崇有加的,可他實在想不出,今日有什麽事,能讓胡穆發出這樣的感慨。
  胡穆道:“殿下說,各處臨時安置百姓的地方,首要確保的是抽調教員們去,有了教書的先生,那麽人心就穩住了。起初我還覺得有些不妥,這些時日,卻深有感觸,果然教書先生有了,那麽壹切就井井有條了。”
  劉湛聽罷,卻笑起來道:“哈哈,這個我卻知曉,這是殿下在河南、關中等地賑濟百姓時學來的經驗,此後,殿下下令推廣,咱們官校學堂,還有壹堂專門的課程,學的便是這個。”
  胡穆眉壹張,不由驚奇地道:“學這個?”
  劉湛點著頭道:“其實就是分析成因。”
  “分析出來了嗎?”胡穆追問道,顯得興趣濃厚。
  提起從前學堂的事,劉湛的精神氣也壹下子好了起來,特別看胡穆感興趣的樣子,更是有了談興,於是道:“分析出來了,最後得出的結果是,天下四海,莫不以我大明軍民百姓崇文重教,更是對於子孫的看重,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因而,孩子們有了去處,可以讀壹些書,識壹些字,那麽百姓們也就有了盼頭和希望,這教書先生去,既可進行壹些簡單的宣教,又可教授壹些孩子粗淺的學習壹些識文斷字的本領,還可安穩人心,因而,乃是諸多工作的重心。”
  胡穆聽罷,臉上掠出壹抹向往之色,不由得感慨道:“若非是我年紀大了,還真想去官校學堂也讀兩年書。”
  劉湛便笑道:“我聽別人都說,胡典吏的家學淵源極深,也是有大學問的,何必如此呢?”
  胡穆卻是搖了搖頭道:“這不壹樣,以往倒是覺得從前讀的書多,有壹些墨水。可現在正有了閱歷,卻發現……那不是經世之學,說來也慚愧。殿下的學問……”
  胡穆話還沒說完,劉湛卻是道:“可是殿下平日裏沒有教授什麽學問。”
  胡穆含笑道:“這才是這學問了不起的地方,真正的學問,本就不是靠幾步經史能學的。我聽聞,妳們官校學堂經常張口說什麽行萬裏路,讀萬卷書。現在看來,這才是大學問。”
  劉湛便笑了起來。
  胡穆卻突的話鋒壹轉道:“回去之後,將新制的黃冊送我案頭,這些時日,湧入的人太多,我要查閱壹二,噢,對啦……”
  他又認真起來,開始交代起許多事:“最近戲班子都唱那什麽怪物,是怎麽回事?”
  劉湛道:“胡典吏,您是不愛聽戲,卻不曉得,現在時下最流行的,就是這些戲碼,說是域外出現了海怪,於是便有好漢去斬妖除魔。”
  劉湛壹副喜聞樂見的樣子,津津有味地跟胡穆道:“妳瞧,有安南的山怪,有呂宋的水妖,有暹羅的……”
  胡穆只覺得頭痛,他年歲大,受不得這個,卻突然起心動念,道:“有爪哇的什麽怪嗎?”
  劉湛想了老半天,搖搖頭:“這倒沒有。”
  胡穆便咳嗽壹聲,不吭聲了。
  回到了衙裏。
  胡穆落座,他輕皺起沒有,有些出神,似乎在想著什麽,總覺得自己的那個兄弟,有些越發的不像話,可這三弟早已成年,他這即便是做哥哥的,卻也不好管教。
  正在思索和煩惱的時候。
  劉湛卻已抱著戶冊以及最新的表格來了。
  胡穆聽到動靜,這才擡起頭來。
  對劉湛點點頭,當即開始翻閱,隨即……他露出幾分匪夷所思的樣子,不確定地道:“數目……沒錯吧。”
  劉湛則是壹口篤定地道:“沒有錯。”
  胡穆眉頭皺得更深了,而後,才慢慢地舒展開來。
  良久之後,胡穆才道:“這倒令人萬萬沒有想到……這豈不是說……咱們站,所轄的軍民百姓,不久之後,就要超過了饒州府?”
  劉湛笑了笑道:“近壹些日子,您是忙昏了,現在站裏各段,人口都在暴增呢。周遭的幾個縣城,尤其是有的地方,已到了十室九空的地步……前些日子,饒州府的人還派人來站裏交涉,為的就是此事,說咱們引誘百姓,又說百姓們逃戶,不過站長沒理他們。”
  胡穆不由道:“他們可能甘休?”
  劉湛道:“肯定是不甘的,還想爭吵呢,後來站裏的主簿說,這事和他們沒關系,要談,讓他們去找皇孫殿下談,亦或者進京去,和宋王殿下談。”
  劉湛喜笑顏開的樣子,帶著幾分得意道:“那些人壹聽,便轉身就走了。”
  胡穆卻是認真地想了想道:“人越多便越容易滋生事端,各處的巡檢,務必要加強戒備,要防止有宵小之徒,廝混進來滋事。”
  他皺眉起來,開始起身踱步,臉上顯出幾分擔憂,隨即又道:“我看哪,會有人咽不下這口氣的。”
  劉湛下意識地道:“他們敢……”
  胡穆卻是道:“總要小心壹些為好,有防備總比沒有強。”
  劉湛聽罷,便合上了欲張口的嘴,看著胡穆臉上的憂色,點頭稱是。
  胡穆重新落座,他現在似乎已與初來時,全然不同了,在短暫的沈吟之後,又道:“饒州府那邊……想辦法,找幾個人……和那邊的司吏、文吏,看看有沒有人找到相熟的關系,那邊的壹舉壹動,都要關註。”
  劉湛便挑眉認真地想了半響,而後眼眸微微壹張,道:“還真有壹個,是學生的同鄉,不過不是為吏,卻是在府城裏開了壹家醫館,因為與衙裏的人相熟,經常出入去給人治病。”
  胡穆便微笑道:“那就得勞煩妳了。”
  劉湛則是道:“真有這個必要嗎?”
  胡穆沒有多做解釋,只言辭簡潔地道:“是該要為殿下分憂的時候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