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刀記

默默猴

武俠玄幻

  “妖刀記”是“東勝洲”系列的第壹部,“妖刀記”中的諸多配角還會繼續出現在往後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百十二折 鼎天劍脈,伐毛洗髓

妖刀記 by 默默猴

2018-6-21 16:45

  適才壹輪交手,在滿場權貴看來,耿照進退如獸,不惟快得肉眼難辨,連遭巨劍轟飛後、以背脊撞裂石階的強韌肉體也絲毫不像是人,見他抖落煙塵、擎刀搦戰的氣勢,莫不倒抽壹口涼氣,心想鎮東將軍威震天下,果非幸致!麾下區區壹名少年,發起狂來竟也有鬼神之姿,暗自驚懼。
  但在風篁等高手眼中,耿照卻是以絕佳的身體條件,徑行無謂之耗損,前兩次瘋獸般的奔擊,連李寒陽的衣角都未沾著,第三度交手時神智略復,藏鋒及時圈轉,易攻為守,反而擋住了鼎天劍主信手壹擊。
  面對李寒陽這種級數的對手,至多只有壹次機會,貽誤戰機或判斷失準,下場非死即傷。他三度擊退耿照,不僅是手下留情,更因倉促之間,不算是正式比武,以其壹貫的行事風格,面對毫無威脅的攻擊,隨手揮開便是;若是較了真,便如壹劍掃平適君喻等小三絕,絕無反復施為的必要。
  情況在他說完了“請”字後,倏然為之壹變。
  耿照受巨劍沖擊,脈內真氣如沸,似將破體。然而源源不絕的力量終究沒能打破李寒陽的鐵壁防禦--雖然就形式而言更像攻擊--壓倒風篁、聶雨色,乃至任逐流等高手的碧火真氣,令耿照無數次挫敗強敵、逆轉得勝的內家至高玄功,在鼎天鈞劍之前變得不堪壹擊,此刻他更需要冷靜沈著。
  好不容易收攝心神,強抑下體內狂躁的獸血,耿照勉力擡頭,不由得壹悚。
  李寒陽依舊單手提劍,眉眼低垂,半人多高的千鈞巨劍在他手裏舉重若輕,肩臂肌肉沒什麽明顯的變化。兩鬢夾霜的初老遊俠平舉大劍,劍尖直指,左臂橫攔,掌心微張,勢如耙風梳雲;雙足足尖壹朝前、壹向側,後腳腳跟與前腳腳弓相對,距離不過尺許,略呈丁字步。
  他這麽壹站,頓如淵渟嶽立,傲岸挺拔,散發懾人氣勢。
  耿照於武學之理所知有限,卻有豐富的戰鬥經驗與野獸本能,看出丁字步不利移動,直覺便要搶攻;驀地李寒陽壹擡眼,連成壹線的劍尖與足尖自縱軸無限延伸,劍形在耿照眼中變得極長極巨,倏忽穿過三丈的距離,快疾無聲地搠入少年的胸膛--
  雖是幻象,鋼鐵貫穿身軀的感覺卻異常真實,耿照身子壹晃,嘴角溢紅,想起李寒陽與黑衣怪客在廿五間園外的對峙。當時雙方動也不動,但周遭氣滯如凝,連呼吸也有些費力,看來非是高手對決威壓迫人這麽簡單,兩人必定進行著壹場肉眼難見、毫不亞於實劍鏗擊的激烈交鋒。
  (他的眼光……也能殺人!)
  念頭閃過,耿照更不猶豫,忙壹個空心筋鬥翻了開去,落地時瞥見李寒陽身劍略轉,足尖與劍尖連成的軸線再次穿過他落腳的地面;目光稍與之壹觸,胸口又是壹陣血沸,如遭巨劍擘開,劇痛直透脊骨。
  這回他總算會過意來:“翻騰的動作太大,不及移目!”腳步錯落,連變幾個方位,使的卻是明棧雪所授的天羅香身法。他刻意回避李寒陽的視線,首眼藏於袖臂之間,加上詭異莫測的“懸網遊墻”之術,翻攪的衣影間拖曳著壹抹血目異光,飄忽難定,說不出的陰森怕人。
  李寒陽暗贊:“應變快絕,的是人才!可惜滿眼紅躁,已呈走火入魔之象。”巨劍壹揮,大喝道:“妖邪異術,豈能勝正!”耿照被壹喝回神,踉蹌兩步,目光對上南陵諸遊俠之首,瞬間仿佛有無數劍影飆來,封住了前後左右,巨劍幻象三度貫體,喉頭驟甜,仰天噴出大口血箭!
  沐、聶二少不禁色變,沐雲色低喝:“耿兄弟!”排眾越前,正打算沖入場中,李寒陽如電目光掃至,沐雲色頓覺周身空間俱被他的視線死鎖,更無壹處可供騰挪,無論從哪個方位躍出,都不免被巨劍斬落,滿腔急切突遭冷水澆熄,不由退了壹步,恰被二師兄按住肩膀。
  “瞧!”順著聶雨色尖削的下頷望去,對面人群裏也有壹條身影停步,身上灰撲撲的大氅逆風激揚,收勢不住,倒像他獨個兒與旁人吹著不同方向的怪風,模樣十分滑稽,卻是風篁。
  “好厲害的“鼎天劍主”!”沐雲色壹抹額汗,喃喃說道:
  “他只用雙眼掃了壹圈,我卻仿佛被他手中之劍斬成兩段。這是……這是什麽武功?”
  聶雨色淡然道:“他的劍勢已然成形,有此能為,半點也不奇怪。”
  沐雲色想起師父說過,劍練到了極處,精神、肉體會記住出劍的壹瞬,即使手中無劍,仍能以劍殺人。“從前有位將軍箭術通神,某日輕裝獨獵,及至黃昏,見林間踞著壹抹虎影,將軍凝神張弓,果然壹箭射中了老虎,礙於天色漸晚,料想虎屍不虞丟失,打算明日再喚人來擡取。”
  “然後呢?”當時最愛聽故事的小沐雲色仰著頭,壹雙明亮的大眼閃閃放光。
  “第二天將軍復來,才發現昨日被羽箭洞穿的不是老虎,而是壹塊虎形大石。他視石如虎,虎雖獰猛,卻不能抵擋鋒鏑,是以能射;後來,無論將軍換過多少石的大弓,都無法再將羽箭射入石中,是因為他心裏想的是石頭。區區箭鏃,又豈能射穿堅石?”
  魏無音笑道:“本宮列位前賢裏,有高人極癡於劍,每天想著如何淬劍煉神,有壹天靈光乍現,悟出壹記精妙劍式,狂喜之下壹劍挺出,洞穿敵人胸腹,如熱刀插牛油,直沒至柄,手感無比滑順。
  “待回神時,哪裏有什麽生死決鬥?原來他正在山門外掃地,邊掃邊想入了神,手中劍不過是柄掃帚,被壹劍穿心的敵人,卻是山門前的青石柱。”沐雲色這才知龍庭山下的兩根山門石柱之壹,何以留著壹枚銅錢大小的通心孔眼。
  尋常人不知所以然,以為“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實則是極高明的武學境界,並非巧合。“當妳揮劍千百萬次、悟得通明劍心時,身子將記住出劍的感覺,即使拿的不是劍,運勁、出招,甚至心境卻與拿劍時渾無區別,便是區區壹根蘆葦,也能使出長劍之利。”師父如是說,距那個射虎將軍的故事,倏忽又過幾年。
  少年時期的沐雲色十分叛逆,自不能滿足於這種答案。
  “這不是騙自己麽?騙自己是把劍,居然就真成了劍。”
  “最難的不是這個。騙自己容易,難的,是騙蘆葦它是壹柄劍。”
  看著愛徒瞠目結舌的傻樣子,魏無音撫須大笑。
  “連無知無識的蘆葦都能讓妳騙了,何況是人?”
  --這就是“劍勢”!
  難怪師父和大師兄都說境界最難。沐雲色闖蕩江湖至今,武功、識見已不同少年時,於“欺騙自己”的部分頗有體會,時時鍛煉不敢松懈,但師父說的“欺騙外物”卻沒這麽簡單,遑論是活生生的敵人。
  直到方才李寒陽那實劍般的壹瞥。
  沐雲色心中微動,似乎觸及“劍勢”的雲中真形,昔日混沌不明的思路忽露壹絲曙光。劍勢非是隔空傷敵、如巫法咒術般的詭秘方伎,無論何等高手,都不能將內力化為有形有質的實體,倏忽擊中數丈、乃至十數丈外的對手。使李寒陽的目光具備殺傷力的,恰恰是被攻擊的對象自身。
  就像往水裏丟石頭,水面必然泛起漣漪;習武之人熟練招式,勤於拆解,甚至練到相機感應的高明境界,以求後發先至,致勝克敵。
  然李寒陽雙目所視,形同以懾人的氣機遙遙籠罩,雖只壹瞥,其中卻蘊含無數攻守對應,對武者來說,宛若對奕時甫壹開局、便有十數著棋路紛至沓來,步步進逼,環環相扣。心誌稍弱之人,神智頓為之壹攫,於想象中被巨劍直貫橫斬,壹霎數式,若受創的幻覺來得太快太急,身子不辨真偽,生出遭受劍創的真實反應,未戰便已先敗了。
  反之,若是身無武功的尋常百姓,這“拔劍無罅”的心境自不能再生出化虛為實的效果,但以其威懾,卻能激發普通人的恐懼本能,內火攻心,受害興許還在武者之上,壹般的不能抵擋。
  光是想通這點,已令沐雲色受用無窮。聶雨色見他神情壹霎數變,嘴角微揚,拍了拍他的肩膀。“明白了麽?離開這鬼地方之後,趕緊找個清靜處閉關,若能化入所學,他朝提升境界,壹日千裏,亦非不可能之事。”
  沐雲色心下雪亮:“原來師兄早已悟出劍勢的奧秘!”想起當日師兄弟五人壹起聽故事,感傷之余,不禁又是敬佩,又有些慚愧。聶雨色捕捉他面上的細微變化,聳肩道:“知道是壹回事,做不做得到又是壹回事。我好歹是妳師兄,領先少許也不過份罷?”
  韓雪色的動作只比他二人稍慢些,好不容易也擠至前緣,恰好聽見後半截,似對劍勢的精義亦不陌生,表情毫無意外,蹙眉道:“誰有閑心論劍!耿兄弟都吐血了,早晚要出人命。”聶雨色沒好氣道:“宮主……我是說公子如此神勇,要不去搧那個姓李的幾耳光,教他出手有些分寸?”
  沐雲色急道:“縱使劍勢厲害,也顧不得啦!再拖下去,耿兄弟早晚--”忽然閉口,瞠圓了壹雙疏朗星目,眸中熠熠發光,似是發現什麽蹊蹺。
  聶雨色環抱雙臂,嘴角抿著壹抹冷笑。
  “李寒陽用劍勢阻了妳,阻了對面的風大頭,妳們倆有口噴鮮血麽?耿家小子的內力強得邪門,比我們仨加起來都厲害,除非李寒陽偷偷攢了飛刀射他,要不相隔三丈有余,哪門子屁內功構得著?他噴得忒來勁兒!”
  “師兄的意思是--”
  “這決計不是因為李寒陽。”聶雨色微瞇雙眼,目光重新投入場中。
  “讓他嘔血的,是他自己。”
  ◇ ◇ ◇
  耿照抹去頷下血漬,拄刀奮起,迎上李寒陽雙目的瞬息間,那千刀萬剮般的異感又再度攫取了他,壹霎眼仿佛有十數個李寒陽同時出招,幽影般的巨劍幻象呼嘯著橫劈直斬,掃過身子的同時也攪亂了脈中血氣,比疼痛更難當的是內息澎湃如潮、只差些許便要漫溢而出的悚栗感。
  那是種難以言喻的誘惑。
  --需要力量麽?那就再瘋狂壹些!
  --理智幫了妳什麽?
  --碧火神功、薜荔鬼手、藏鋒……不是都沒用了麽?
  --放任自己。不要堅持……
  他依稀聽見心底有個聲音如是說,恍如風火連環塢當夜,帶著舐爪涎笑的獸獰。
  耿照並不知道這就是武學中的“心魔”。面臨碧火神功的初障時,是明姑娘以自身絕強的內力修為,助他收攝心神,壹舉通過了易經拓脈的初關二關;其他武人在面對心魔時,種種天魔亂舞、神為之奪的怪異情境,少年幸運地未曾親歷。
  然而此際已無明棧雪,則又是最大的不幸。
  兩人分道揚鑣之後,耿照歷有奇遇:吸收化驪珠,受驪珠奇力硬拓經脈,功力更上層樓;得符赤錦豐厚的先天元陰滋補,再奪弦子寶貴的處女紅丸,帝窟純血對男子功力裨益之甚,在他身上完全得到證明……這都是明姑娘始未料及之事。再加上從媚兒處汲取來的役鬼令功力,換作旁人,早已承受不住暴增的內息,落得爆血身亡。
  但耿照的身體經碧火神功初鍛,遠較常人堅韌,兼受化驪珠神奇的調節之力,壹旦感應內息過於澎湃,便強將力量吸納壹空,以免“容器”難以承載、徑行爆碎,危及自身。
  如此反復幾次,耿照功力不斷攀升,至此體內如巖漿熔煉,過於精純的碧火真氣穿透經脈壁膈,半液半凝,介於形質有無之間,將血、骨、肉、皮等俱都混於壹元,幾乎無分彼此,其真力運導之強,已臻壹流高手之境,故能硬撼李寒陽數劍而不敗。
  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同樣因為真力的急遽增幅,面對李寒陽的“拔劍無罅”時,身體的反應也格外激烈。沐雲色、風篁等感應劍勢,不過是凜然頓止,耿照體內的真力巨浪卻與之劇烈共鳴,血骨皮肉應勢壹晃,立遭重創。
  失控的碧火真氣就像巨大的漩渦,不斷將他向下拉扯;漩渦中心有著難以想象的駭人力量,正是耿照此刻迫切需要的。只要松手,讓力量吞噬自己就好……惡魔般的誘人耳語在腦海回蕩著,耿照卻本能地感應危機,苦苦維系最後壹絲清明,不願輕易屈服--
  但這比想象中更難。
  耿照雙手握刀,奇堅奇韌的“藏鋒”在繃滿蚯蚓般的駭人青筋、肌膚表面脹得赤紅的掌中嗡嗡震顫,仿佛周身刮著誰也感覺不到的颶風;他咬牙迎視李寒陽迫人的目光,倔強不肯認輸,顫抖的身軀半蹲半跨、放得極低,重心移後,像是被壹根看不見的繩索縛緊了往前拖,又像手裏正抓著壹頭囂獰惡獸,下壹瞬便要握持不住,失控沖出……
  少年發出痛苦的呻吟,就這樣被“拖”著挪前兩步,刻軌似的履跡下竄起絲絲煙焦。
  風篁目光如炬,瞥見那兩道短短的拖印裏閃著金芒,沙礫被絕強的內力挾著沸滾火勁壓碾,交融產生粒狀結晶,據說只在北域絕境炎山方能見得,不禁駭然:
  “恩師說內功練到了極處,熔石煉金不過閑事耳!耿兄弟內力雖高,這……這卻是如何能夠?”遙見對面人群之中有三張熟悉的面孔,沐、韓神情凝重,聶雨色卻是雙眼放光;兩人視線偶然交會,蒼白的黑衣小個子才稍稍收斂,沖風篁壹搖頭,示意不可妄動。
  媚兒初見耿照下場,心中得意冷笑:“還不逮著妳!”及至耿照嘔血,再也坐不住,千方百計甩掉無頭蒼蠅般的金甲衛,好不容易搶近圍欄,忽見“小和尚”雙目血紅,恍若風火連環塢被離垢附身的模樣,當夜火海燎天的恐怖記憶重又復蘇,深怕他突然歪頸垂首,變得傀儡也似,壹腳高壹腳低的走起了僵屍步;回過神來,發現自己竟後退了些個。
  由於耿照的樣子委實太過詭異,看臺頂端的蒲寶與獨孤天威壹時忘了插科打諢,各自探首手握雕欄,看得目不轉睛。蒲寶揪著濕透的巾子頻頻拭額,嘴裏不住咕噥:“打不贏認輸便了,犯得著撞邪麽?”
  驀地耿照身子壹顫,仰頭“吼----”嘶聲狂嚎,地面為之震動,又向前踏出兩步!
  在場具壹定根柢的人已約略看出:他苦苦對抗的並非是手持巨劍的李寒陽,而是某個即將撕裂肉身、從中呼號而出的猙獰異物;每邁前壹步,就代表典衛大人的神智清明又有塊地失守,距離惡魔掙出牢籠的時限越來越近、越來越近……
  “叔叔!”鳳臺之上,阿妍難掩深憂,回首道:“耿典衛這是……是施展武藝的緣故麽?他的樣子好奇怪。”任逐流服了禦醫煉制的內傷藥,情況大見好轉,卻裝著凝神運功的模樣盤膝而坐,竟來個相應不理。
  阿妍連問幾回,怕驚擾了叔叔調息,正要放棄,忽聽壹把動聽的嗓音道:“依我看他是走火入魔啦,不用等李寒陽出手,便能送了性命。活該!”尖翹高挺的瓊鼻裏逸出幾聲嬌膩輕哼,說不出的幸災樂禍,卻是任宜紫。
  “妳----!”任逐流氣得胡子都翹起來,猛然睜眼,見阿妍柳眉緊鎖,壹雙姣美杏眸投來,心知閃避不得,起身拱手:“回娘娘,我瞧耿家小子雙目赤紅,渾身內力如脫韁野馬,易放難收,的確是走火入魔的征兆。”
  阿妍不通武藝,蹙眉道:“走火入魔……會怎樣?”
  任宜紫搶白道:“也沒怎樣,輕則全身癱癰,重則死路壹條。李寒陽光站著也不出手,約莫是在等他自個兒完蛋。”任逐流面色鐵青,心裏直將水月停軒罵上了天:好妳個假尼姑杜妝憐凈拿錢不幹事,怎麽教的小孩兒?居然能這麽不長心眼!
  阿妍嬌容壹肅,沈聲道:“傳旨,不許再打啦。讓慕容將軍換個人上場。”
  任逐流本欲再辯,想起這寶貝大侄女從小就是死心眼,認了的道理就沒變過的,心知多言無異,披著外衫拄飛鳳劍行至臺前,提氣大喝道:“慕容柔!娘娘有旨,這場不許打啦。不如罷手,妳再換個人來罷。”
  慕容柔拱手道:“臣遵旨。那麽這場,便算南陵小乘輸了,下壹位該是央土大乘的代表罷?”蒲寶“噗哧”壹聲猛然轉頭,笑得怒眉騰騰:“慕容將軍哪只眼睛看到南陵輸了?本鎮倒要請教。”
  慕容柔怡然道:“論武功,李大俠威震天下,成名既久;論資歷輩份,李大俠高出耿典衛壹輩不止,身為南陵遊俠魁首,地位等同國主,兩人交戰,本有以大欺小之嫌。如今既未戰出結果,那就是平手了,持平而論,該是小輩勝出。”
  持妳媽的平!蒲寶低啐壹口,沈著臉道:“他倆也就比劃了幾下,粥都還沒煲熱呢,這能叫平手?慕容將軍,要不打也可以,這場無論如何我吞不下來,大夥兒看著辦。”
  慕容柔不置可否,朝鳳臺拱手。“雙方戰將無損,若無結果,何以止戰?誰勝誰負,還請任大人做個公裁。”蒲寶腆著肚子壹徑冷笑,毫無退讓之意。任逐流拄劍回頭,帷幕中但見阿妍無言,只余滿目心憂。
  對於外界的種種變化,耿照毫無所覺。
  他的心識被封閉在沸如熔漿的身軀裏,連感官知覺都無法稍稍運作。只有壹件事是可以確定的:若繼續放任真氣交融下去,當血、骨、筋脈等真正混於壹元時,也將同時失形崩潰--
  耿照抓著最後壹絲危機本能不放,不敢讓自己順從渴望,被那股無比強大的力量漩渦吞噬,直到壹個既熟悉又遙遠的聲音穿入顱底。聲音仿佛觸動他心底絲絲弦細,過了很久,耿照才依稀辨出是思念、迷惘、憂傷,以及其他諸多莫可名狀。
  情感凝聚,意識旋即復蘇成形。還來不及辨別關於“聲音”的種種,其內容已自生意義,壹股腦兒鉆進識海:“壹念不生,萬物俱寂……百神存想,忽然忘身……”
  若身處尋常,耿照該能立即發現這串心訣與碧火神功之間的關連,但此際他無暇分神,自然而然順應口訣,慢慢收攝心神,重新將腦識凝聚起來,試圖延伸至四肢百骸,壹壹讓失控奔流的碧火真氣重回正軌。
  只可惜他體內諸元早已“熔”成壹片,筋骨皮肉雖不是真被烈火熬煉成壹團,但質地奇密的碧火真氣不斷增幅壓擠,早已超越內功玄理所能節制。
  這些進壹步被凝煉的真氣粒子穿透經脈內膈,“漫”入四肢百骸,不惟血中有、毛發肌肉中有,連骨髓深處亦被浸透,可說是無所不在。要將真氣重新導回筋脈中,那也得有“脈”才行;對精煉過頭的碧火真氣來說,耿照體內已無筋脈骨骼的區別,四處通行無阻,如何才能收束?
  心念壹動,腦中異聲詫道:“不好!短短月余,怎能進境如斯?三關“卻食”、四關“吞炁”的心訣都已無用……再試試“伐毛”與“去形”兩關。”又說了大串口訣。
  耿照依言而動,收效仍極其有限,真氣兀自在體內肆虐,捭闔縱橫,如入無人之境。首關“易經”、二關“拓脈”的口訣他當日在大佛腹中已背得爛熟,佐以明師悉心指點,體悟甚深;但開拓筋脈以多納內息的法門,此際卻無用武之地。
  三關四關的“卻食吞炁”教人如何轉外預為內息,充實新拓之筋脈,大幅提升內元運轉之能,進壹步透析其質,為進階預作準備;及至五六關“伐毛去形”,則將內息駁雜處以極火煉化,易質錘煉,始成精粹。但耿照的情形已逾兩訣之範疇,毋須多費力氣,體內諸元便將混於壹同,早已臻至“伐毛去形”之境。他在行功的過程中,逐漸了解身體究竟發生何種變化,卻無助於眼前的困難。
  “聽好了,”聲音的主人不改其優雅從容,曼聲道:
  “七關“洗髓”突破後,能助妳還固內息,避免諸元融崩,再借八關“返骨”重塑體內經脈,由此脫胎換骨。然而這兩關只能意會,不可言傳,且男女有別,我幫不上忙。”說著幽幽嘆了口氣,其中情思滿溢,透出壹絲淡淡愁緒,借由心海投來,格外玲瓏剔瑩。
  耿照的心版仿佛被水精般的愁思映亮,驀地顫騰了起來,前事如影壹壹閃現,終於認出這聲音是誰,脫口喚道:“明姑娘!”
  意識歸位,耿照驟爾回神,但覺場中煙塵飆卷、颼颼有聲,體內仍舊是真力翻騰行將失控,適才壹切如夢似幻,不知確有其事,抑或神醉夢迷,擡眼赫見李寒陽已不在原處;眼前風沙漫至,魁梧的漢子挾著巨劍,倏忽斬塵而出!
  誰也料不到居然是堂堂“鼎天劍主”先出了手。
  鼎天鈞劍掄掃而來,其勢之沈已不容閃避,耿照忙以藏鋒壹格,不偏不倚擊中劍脊棱部,刀劍上兩股巨力撞擊,變故又生。碧火真氣本就致密,再經耿照體內反復錘煉,凝縮已極,別派內家真炁與之相較,直如竹篩漁網,連李寒陽的陽剛內力亦難抵擋,碧火真氣透隙而入,兩勁照面對穿,視彼此如無物!
  鼎天劍主出於鳳翼山,壹身根柢來自中行氏聞名天下的絕學《三省功》,自非凡夫可比。
  這套傳自武儒南宗的內功心法,以“易學難精”著稱,要練到能發勁運氣、應用於拳劍,最少要耗費十到十五年的辰光,見效極慢,頭三年若有荒廢逾半旬者,便要從頭來過;每日晨昏練功三度,極盡辛苦。中行子弟背地裏都管叫“汗磨子”,戲稱家中三品以上的高手為“血磨子”,意指此功如非磨得鮮血淋漓,等閑難有成就。
  《三省功》大成後,出手亦十分樸實,並無顯著特征,所長不過“雄渾”二字,乃是最純粹的力量。
  碧火真氣穿透三省功勁,孰料劍臂間不過七尺的距離,卻仿佛有千裏之長,其間布勁如壘石堅城,層層相因,越接近軀幹,其致密與碧火神功越相仿佛,刀勁縱使無物可阻,但孤軍長驅、深入敵境,終究難抵鬥樞。果然李寒陽昂然不動,生受了這壹記,恍若無覺。
  耿照的狀況卻極不妙。為接此劍,再無余力壓制失控的真氣,揮刀的同時內息鼓蕩而出,若非如潮劍勁隨即貫穿身軀、抑住了真氣的爆沖,這下五臟六腑便要被自己的內力所“熔”,死得既荒謬又滑稽。
  耿照靈機壹動,搶先出刀,果然李寒陽揮劍斬至,“鏗!”壹聲刀劍互斫,勁力對穿,宏大的劍勁貫體,雖極為難受,體內真氣卻大受抑制。耿照的假想得證,遂放開手來壹輪猛砍,將新力以斬擊釋出,再借李寒陽的劍勁抑制增生,以爭取應對的時間。
  碧火神功的心魔關極其兇險,他初關二關得明棧雪之助,突破得太過輕巧,代價便是疏於掌握自身進境。短時間內功力突飛猛進,絕非好事,就像劍胚淬火,能使劍質益發堅硬,也可能留下傷口,甚至彎曲斷裂。
  “易經拓脈”、“卻食吞炁”、“伐毛去形”等口訣散見於《火碧丹絕》之中,很難判斷是明棧雪以傳音入密之法面授機宜,抑或只是失神間靈光不眛,忽然湧現。而眼下最關鍵的“洗髓返骨”功訣悉數空白,似又落實了想象壹說。
  (再這樣下去,我的身體會被碧火功硬生生熔掉!)
  “等壹下!”劍胎淬火的比喻觸動心緒,“熔”字掠過心版的瞬間,耿照忽然想到:“我現在的身體,豈非就像壹座烹煉鐵水的熔爐?不……根本就是!”
  須知熔爐與冶鋼用的炒鋼爐、鑄造刀劍的鼓風爐不同,乃沿山坡以磚材砌成的高爐,又稱“蒸礦爐”,高逾丈半,內壁敷以黏土,用來將鐵礦砂熔煉成鐵水,制成生鐵。
  熔爐壹旦點火,便不能輕易停止運行,否則驟然降溫,將使爐體受到極嚴重的損傷,與耿照此刻的情況不謀而合。壹味走抑制內息的路子,無異於熔爐熄火,就算免去爐身熔融之危,也將留下難補的龜裂破損;經脈若此,壹輩子就是廢人了。
  (該怎麽辦?還能……還能怎辦?)
  鑄煉房出身的務實性格,以及從小受七叔嚴格訓練、大小環節都能壹手包辦的經歷,終於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熔爐之喻給了耿照打破困局的靈感,他借由刀劍交擊散去過多的內息增生,用硬擠出來的壹絲靈臺清明,觀視體內諸元;雖只短短壹霎,在“入虛靜”的通明法門之下,虛識中的壹剎那被無限延長,連帶將他經歷過的鑄煉體驗、學武進程悉數提取出來,壹幅幅圖像般懸在空中,用來參照鉆研,以求突破。
  心識壹霎萬千,如電如霧,常人可感者,百千中未有壹二。每個掠過腦海的絕妙靈感,其實都不是天外飛來,而是得自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無數感官知覺的零星碎片在心海中激蕩撞擊、交融消抵,磨去每壹分多余無謂後,所得到的燦爛結晶。
  只是旁人於無意之間偶得,耿照卻可利用奪舍大法的“入虛靜”功夫為之。
  他浮在布滿影像的虛空裏,不住翻動記憶,來回於每個七叔或明姑娘為他詳細開解的當下,也不知過了多久,原本淩亂的線頭相互爬網連結,去蕪存菁,最終停在那句不知是假是真的“重塑體內經脈,脫胎換骨”上;撞擊的火花消逝後,留下壹個絕妙的點子。
  --沒有經脈能容納精煉的碧火真氣怎辦?
  那就造壹副全新的、量身訂做的強韌經脈!
  心魔障可視為內功練到壹定程度後,必須加以突破的瓶頸。碧火神功的初關,即為“易經拓脈”--為使短時間內練得的大量內息能更有效率地被運用,須將納氣的諸脈予以拓展。突破了這個瓶頸,氣血的運行將不同於未習武的普通人,即使擱下拳腳刀劍的鍛煉,內功也無倒退之虞。
  拓脈的過程不惟痛苦,風險亦高,稍有不慎,便是筋脈毀損、元功盡廢的下場。上乘內功殊途同歸,目的不外乎源源不絕的內息,以及更有效率的運用,此非碧火神功獨有,各派對“易其經脈”皆有不同的見解,甚至以此做為層境區分,也有為求精進,壹再挑戰易經拓脈的絕高風險的。
  但碧火神功卻不走這個路子,易經拓脈只做壹次,用以奠基武骨,接下來的三、四關“卻食吞炁”並無如此劇變,看似借由外在幹預、大量鍛煉內息,以充實丹田的單純過程,背後卻蘊含了極為重要的目的,即是“促使修習之人了解內息的本質”,為迎接三關心魔預作準備。
  到了“伐毛去形”的階段,內息被錘煉得更加致密,不受固有經脈限制,用以散入血、肌、皮、骨等周身各處,由真氣統合諸元,達到極高的傳導效能。到了這個境界,同樣只出壹成功力,碧火真氣不但威力更強,收發的效率也更快,徹底拉開與其他修習法門之間的距離,“內家玄功天下第壹”的名頭,至此方能無爭。
  但這仍舊不是碧火神功的真正目的。
  經脈本無形質,剖開皮肉亦不可見,唯氣血可感。壹旦能以真氣統合體內諸元,無形無質的經脈與有形有質的人身肉軀,可透過真氣產生連結,“復位經脈”將不再是遙不可及的虛妄之說;須經數度易經拓脈才能擁有的絕頂武骨,自此有機會壹蹴而成,故稱“洗髓返骨”。
  此關看似簡單,兇險也不及前七關心魔,單論承受的痛苦,更比不上易經拓脈的煎熬,然而歷來修習神功者,有的在突破七關心魔後,須待十數乃至數十年之久,才能挑戰八關,也有終生未曾輕叩此關之人,蓋因“返骨”最難的不在功力修為,而是眼界。
  取得“復位經脈”的資格,卻未必能擁有理想的藍圖擘劃。
  如非耗費數十年時光鉆研、會過當世無數高手,身經百戰,累積了足夠的眼界識見,豈知天下無敵的絕頂武骨,究竟該是何等模樣!
  但耿照別無選擇。碧火神功的速成已駭人聽聞,但自有此神功以來,遍數歷來修者,卻無壹能有奇遇如他,內息如斯猛進,等同自戕,即使僥幸存活,也將造成不可磨滅的傷害。“復位經脈”已是萬不得已的唯壹法門!
  此時此刻,耿照意外地與創制這門神功的前輩高人思路相叠,俱都想到了壹處。
  於是精於鍛造的少年學徒,把身體當成了他最熟悉的鑄煉房,以沸滾如熾的五臟六腑為洪爐,橫沖直撞的碧火真氣為材料;以神為錘,以精、氣為砧,試圖將交融壹片的體內諸元壹壹還原。
  每錘落下,便有壹束兇暴的真氣嚎叫扭動,掙紮著改變形狀,原本體內的壹片混沌,漸漸被還固成形,仿佛將鐵汁凝結成生鐵、再將鐵片鍛打成鋼壹樣。耿照驚喜地發現:被錘煉成形的內息,似乎也同時失去了內息的質性,變成更精粹、也更強大的經脈雛形,將四散的內息圈系導引,體內的力量運行正在回復某種規律,雖然離自由運使仍十分遙遠。
  內息被接連鍛化,加速了彼此間的消長,耿照正要更進壹步,著手復位影響武學至巨的奇經八脈,才發現並無藍本可供參照。按原有的經脈重塑毫無意義:眼下爆沖的真氣雖被鍛化,若維持舊制不變,待內息溢滿,難不成還要再“洗髓返骨”壹回?就算身體受得了折騰,他也受不了。
  (新的經脈……該是什麽模樣?)
  壹股強大的異種真氣透體而過,陽剛純正、威力無匹,耿照體內的真氣爆沖漸受控制,這下不再連結諸元隨之擺蕩,更能領略其威。
  --李寒陽!
  耿照回過神,眼前魁梧的漢子揮動大劍,再度與藏鋒交擊,劍勁沿刀回溯,穿透布滿碧火真氣的軀體。在“卻食吞炁”的心訣感知之下,驚覺這壹劍布滿太陽寒水之氣,起自足太陽膀胱、手太陽小腸兩經,勁發督脈,丙火化氣於壬水,以太陽之氣兼統水火,故剛而不折。
  (就是這個!)
  明知不敵,耿照卻硬著頭皮舉刀,“鏗!”被轟退了幾步,瞬間攫取了李寒陽的督脈導行之法,連足太陽膀胱、手太陽小腸兩經亦有所得,若能透析,當盡得太陽寒水勁力的奧妙。
  李寒陽壹劍將他揮開,也不進逼,回頭笑道:“看好了,這路《六極劍法》妳虔家亦有修習。妳父親教過妳口訣沒有?”卻是對虔無咎說的。虔無咎壹見他出劍,兩只清澈的大眼睛睜得爍亮,怕被他小瞧了,不免有辱亡父英名,沈著小臉大聲道:
  “教過!”
  李寒陽點頭,見耿照立穩腳跟、調勻呼吸,才又遞招將他擊退,道:“《六極劍法》以招式論,不算上乘劍術,卻是影響武儒南宗最深的壹門劍藝,關鍵在“六極”二字作何解釋。
  “在中行氏本家,六極兩字作“六合”解,意指天地四方,兼容並蓄。我繼承鼎天鈞劍後,受先師教導,以精、氣、神內三合及手、眼、身外三合為六合,又與本家六合相異。妳虔家補劍齋如何解這兩字?”巨劍揮灑,隨手接了耿照兩刀,震得他踉蹌倒退。
  看臺之上,邵鹹尊與邵蘭生交換眼色,暗忖:“果然是平湖補劍齋!”
  鳳翼山中行氏負有守護“天下刀筆令”的使命,嚴禁子弟闖蕩江湖,若有分家,須放棄“中行”之姓。這些分家在南方各地落腳,百余年來亦闖出名號,其中以悅南左氏、鳳東佑氏、雲山後氏、平湖虔氏四支最盛。
  號稱“天下劍藏”、包羅萬有的《中行九疇》,無疑是中行家最負盛名的武學,但精研劍術的行家都知道:要把中行氏乃至武儒南宗的劍法研究透徹,《六極劍法》才是最關鍵處。這部由昔日滄海儒宗傳落的劍譜不過薄薄壹冊,但對心訣中“六極”的不同理解,卻造成中行氏本家與四大分家的劍路分歧,從而迸出無數火花。
  虔無咎不願教他看扁,大聲道:“我爹說補劍齋的武功,首重“醫劍同流”!六極當作“六氣”解,是為陰、陽、風、雨、晦、明。”
  李寒陽頻頻點頭,露出滿意之色。
  “壹樣的招式,心訣不同,威力也不相同。妳看仔細了。”拉開架勢,截、抽、洗、帶,壓、棚、點、攪……鼎天鈞運使自如,勝似三尺青鋒,將六極劍之高低、斜正、曲直、左右、進退、伸縮等諸法壹壹示演,無視全場幾千只眼睛,不惟那份舉重若輕的從容,磊落處亦令人心折。
  六極劍法的圖譜於武儒宗脈流傳甚廣,非是什麽秘而不宣的絕學,但凡精研劍論之人,案頭沒有不放壹本《滄南六極圖錄通說》的。但自鼎天劍主手裏壹招壹式施展出來,兼白心法劍訣,那就不同了。在場如許緇衣、邵鹹尊等正道首腦紛紛轉頭,以免“窺人傳藝”的嫌疑,連門人亦不許觀視。
  蕭諫紙是儒脈出身,埋皇劍冢更是持天下劍學之鈞樞,望重武林,老臺丞甚至親撰過壹部《六極劍考》,與同樣博采百家、人稱“白發劍讀”的鳳東佑氏長老佑雲關見解相左,兩人為此魚雁往返,著實打過壹場激烈的筆戰;然而此際仍須避嫌,索性閉目垂首,似是入定,壹旁不通劍術的談劍笏也沒敢多瞧。
  起初只有蒲寶、獨孤天威二人肆無忌憚,或鼓掌叫好,或嘖嘖搖頭,評論這招不夠飄逸、那式太過坑爹,如觀鬥雞競狗;末了連蒲寶也笑不出,余下獨孤天威壹個,這參軍戲自然演不下去。
  原來李寒陽自初式“皇建有極”起手,依序演至第三十六式“定命靡常”,為使無咎看得分明,不僅動作緩慢,劍上也無甚勁力,其間遇耿照復來,便信手以當式擊退。
  攻的人固然漫不經心,似是站久了身子難受,才對砍壹下舒坦舒坦;擋的人更是虛應故事,專心演招講武,直忘了正在決鬥。蒲寶目瞪口呆,半晌才低啐壹口,想起李寒陽是南陵代表,還怕被人瞧見,小聲咕噥:
  “妳奶奶的!這到底又怎麽了?剛才不還打得直脖子吊眼,壹副撞邪德行?早知打成這樣,不如掛上“中場休息”的牌子,大夥兒輪流上茅房。”
  場中耿照倒是壹頭大汗,濕透重衫,眼中赤紅漸漸消淡,驀地擡頭壹喝,猱身撲上。
  李寒陽還了壹劍,似有所感,軒起劍眉對無咎道:“適才是本家所傳的六極劍套路,現下妳看我的。”臂肌壹鼓,跨步旋身,貼額如持香的巨劍劃了個大圓,“呼”的壹聲掄掃而出,刃上如挾風雷,厚如磚頭的長直劍身似被揮出了壹抹月弧!
  同樣壹式“皇建有極”,再無半分儒風,李寒陽人劍合壹,以全身的力量旋開巨刃,觀者無不色變!
  “這才象話嘛!”蒲寶雙掌壹擊,不禁眉飛色舞。
  而面對鼎天鈞劍的驚人聲勢,耿照竟是舞刀直撼,絲毫無懼。這回的六極劍不再溫文守度,李寒陽從初式使到第三十六式,毫無拆解應對可言,每壹擊都將耿照轟得不住倒退,穩穩占據主動;末式“定命靡常”壹完,又接回“皇建有極”,重新使過壹遍。
  恐怖的鏗擊聲在偌大的場中回蕩著,如鐵錘砸落石板地。沒有壹個人覺得沈悶無聊。
  單調的金屬碰撞捶上了耳膜深處的鐙骨,連著體內的每條麻筋、每根骨骼反復敲打,敲得人渾身發麻,如坐針氈,仿佛下壹霎眼便要發狂,卻被按壓在位子上無法動彈,只能繼續聆聽無休無止的刀劍聲……駭人的折磨持續了近半個時辰,當中從未間斷。
  就在身負內功的武者都將受不住的當兒,耿照亦退到再無可退處,驀地李寒陽足尖壹點,連人帶劍沖天拔起,呼嘯著自頭頂斬落!
  形勢變化如此極端,耿照的狼狽眾人卻始終都看在眼裏:他連李寒陽信手壹擊都接不下,況乎全力施為!眼見少年將被劈成兩半,不由驚呼。
  媚兒沒料到滿口仁義的鼎天劍主竟痛下殺手,眥目欲裂:“小……小和尚!”救之不及,腦中“唰”的壹白。回神只見黃沙散去,耿照橫持“藏鋒”,穩穩架住了鼎天鈞,細長的直刀襯與巨劍,比竹篾子好不到哪兒去,卻毫不顯頹勢,與持刀烈視的少年相仿佛。
  李寒陽這式六極劍的確未曾留力,心法卻不是自家的。
  “此劍調和六氣,乃我與妳父親決鬥時悟得,今日還授與妳。”雖未回頭,誰都知道是對虔無咎所說。男童瞪大眼睛,握拳顫抖,連少年朱五牽起他的手都忘記要甩開,猶陷於目睹極式的震撼。
  而耿照終於明白,是李寒陽幫了自己壹把。這股劍勁他十分熟悉,與解開韓雪色脈封的手法極其相似,盡得“醫劍同流”之理,在復位經脈的最後階段推波助瀾,完美地貫通了各處淤塞。
  體內爆沖的真氣被鍛化壹空,奇經八脈宛若新生,俱納周身真氣而未盈,傳導內息的速度更是快得不可思議;劍刃臨頭,他及時回刀、立穩、卸勁,動作壹氣呵成,按理絕對接不下的宏大劍勁,壹霎被導引到雙腳之下,藏鋒的薄刃僅與巨劍相接的壹點受力,絲毫無傷。
  以李寒陽之能,適才的舉動簡直毫無道理,尤其是以自身心法推動六極劍式,往來數回,不厭其煩;明裏是臨陣傳藝,啟迪於無咎,卻像故意讓耿照摸清周身經絡似的,為他提供了寶貴的脈行藍圖。
  更重要的是:李寒陽的武功與《火碧丹絕》完全不是壹路,耿照究其勁力脈行,心知非是自己交了好運,連比武之際,都能僥幸遇上識者指點。
  李寒陽究竟是如何知曉,自己迫切需要可供參酌的脈行?耿照百思不解,卻未敢失了禮數,隔著刀劍相交,仰頭道:“多謝相助!若非李大俠慨然伸出援手,在下只怕已走火入魔,死於非命。”
  李寒陽劍上勁力未減,仿佛為了確認他恢復的情況,言談間鼎天鈞劍的份量持續變沈,宛若天墜殘峰,見耿照晃都沒晃半點,頷首微笑:“我怎麽說也是遊俠,豈能見死不救?況以壹名極有潛力的後起之秀,耿典衛若星殞於此,天下刀劍客當同聲壹哭。”清澄的眼眸壹洗施展“劍勢”時的駭人威壓,仿佛看出少年心中疑惑,低道:
  “真正救了妳的,是那名以“傳音入密”指點的女子。若無她提供心訣,我也不知該從何下手。妳等習練的這門內功當真是匪夷所思,今日之前我聞所未聞,遑論想象。”
  --那不是幻覺!
  (原來……方才的壹切都是真的,非是我憑空臆想!)
  “明姑娘!”耿照正欲轉頭尋覓,頭頂劍勁壹沈,李寒陽喝道:“勝負未分,何由顧盼!”兩人合勁抵撞,倏然兩分,巨劍潑風掄掃,其間壹抹烏影翩然翻繞,遊蛇般的刀光宛若活物,上下吞吐,忽隱忽現!
  然而不管刀光如何變幻,李寒陽總能壹劍將其掃出原形,雙方繞著偌大的場地不停變換方位,沒有壹刻稍停,漸漸掀起壹陣薄薄的黃塵罩子,沿著圍欄顫巍升搖,從看臺頂望下,仿佛壹個巨大的龍卷正緩緩成形,而風暴的中心居然僅僅是兩具血肉之軀。
  眾人看得目瞪口呆,連聲音也無法發出。
  鎮東將軍府的耿典衛仿佛突然變了個人,場中絕非是壹名初露頭角的少年好手挑戰成名既久的南疆劍首--這不過是前半場的錯誤印象罷了。眼前根本就是兩名李寒陽在對打,壹樣強壯、壹樣迅捷,壹樣裂地碎石掀塵攪風,壹樣單人孤劍,即有萬夫不當之勇……當兩個人毫無顧忌,放開手來狂毆痛擊之時,連殺伐聲都仿佛能貫透耳膜,震撼胸臆,觀戰的眾人頓覺自己無比渺小。
  但耿照清楚知道不是這樣。
  復位經脈之後,他體內奇經八脈的脈行與李寒陽已無分軒輊。
  李寒陽出身名門,復得諸鳳殿之傳承,修習內功、精研劍法逾四十五載,距三才五峰的境界只差壹步,其脈行非同小可;舉重若輕,大巧不工,運使起來遊刃有余,猶如手中神兵鼎天鈞。
  耿照倚之重塑經脈,最後經李寒陽乾坤壹定,功成圓滿,等於憑空得到他四十五載的修練成果,運功時只覺脈中行氣如劍,大招以壹縷內息便能推動,鼎重劍輕、運轉自如,似能略窺李寒陽的巨劍心法,益發明白兩人之間的實力差距。
  不停變換方位,是為了避免正面交鋒,以減輕獨對李寒陽的巨大壓力。無奈此計雖好,卻有壹處不可行:比起內功根基的差距,李寒陽在招式、實戰經驗上更擁有壓倒性的優勢,纏鬥壹長,耿照頓顯支絀,只能借位移爭取空間。
  而“劍勢”的威力,在實戰中則發揮得更加淋漓盡致。
  碧火神功對氣機的靈敏反應,此際竟成缺陷:李寒陽的“拔劍無罅”與揮動實劍時所迸發的殺氣,在碧火功的先天感應裏幾無分別,過往料敵機先的無雙利器,反而造成致命的混淆。
  激戰中李寒陽壹劍揮落,耿照及時躍起,欺鼎天鈞沈重巨大,回劍不及身墜,便要搶先出手,驀地李寒陽壹擡眼,耿照頓覺幾處可乘的空隙,俱被他的目光封死,盤算落空,咬牙暗忖:“我只揀壹處下手,難不成妳有四條手臂!”藏鋒還未紮落,心頭忽生不祥,本能回刀壹封,鼎天鈞劍攔腰掃至;適才感應的四路封絕劍勢之中,其壹竟是實劍。
  耿照紮紮實實挨了壹記,被雄渾勁力掃出三丈余,滾到圍墻邊彈撞回來,才得緩手拄起。幸李寒陽並未追擊,僅於三丈開外平舉大劍,腳踏丁字步,山風卷塵,吹得披風獵獵作響。權領諸鳳殿、號令三千遊俠的南疆劍首並不愛貓捉老鼠的遊戲,他看透了年輕對手的實力及缺陷,明白此際不應抱持期待,決定終結這場無益之戰。
  而決勝,只要壹劍就好。
  壹切仿佛又回到了開始。力量不及,招數不及……縱使解決了心魔關大患,耿照發現自己仍距勝利十分遙遠。但只剩最後壹劍的機會。碧火神功不是李寒陽的對手,連意外突破“洗髓返骨”的八關境界、得到堪比李寒陽的鼎天劍脈,仍無法壹舉戰勝此人。除非另有奧援--
  化驪珠。
  新得的鼎天劍脈,應更能承受驪珠奇力。耿照暗提內元,以壹縷氣絲輕觸臍間寶珠,然後逐步增強力道……強韌的肉體似給了化驪珠絕對的信心,也可能是真氣的致密程度終於淩駕奇力,耿照感覺化驪珠的力量穩定輸出、增幅著,與碧火真氣融為壹體。粗粗估算,驪珠釋放的力量約莫提升了三成內力,還在持續增加。
  鼎天劍脈、神兵利器,突破八關心魔後重獲新生的碧火神功,再加上穩定輸出的驪珠奇力……
  耿照把擁有的壹切加總起來,再無保留,拖著“藏鋒”向前邁步,雙腿交錯的速度越來越快,借由奔跑,繼續增幅化驪珠提升內力,靴底踏過的地面都被夯成燒瓦似的壹片赭黃,拖曳著的刀尖劃過產生質變的堅硬地面,爆出成串火花!
  李寒陽身姿不動,驀然擡頭,除了劍尖與靴尖連成的縱軸之外,周圍的空間俱被“劍勢”死鎖,壹丈之內,無論耿照是左閃右繞抑或伏低躍高,都將被看不見的氣機籠罩,甚至會在動作的瞬間產生微妙的停滯,仿佛被他的目光捆縛於空中,旋被巨劍斬落!
  唯壹無備的,只有居中的縱軸。此間是決勝之地,等待少年的只有閃耀著血暗銅色的巨劍鼎天鈞。
  “來吧!”初老的遊俠雙目熾烈,在心中吶喊著:“這壹劍將分出勝負!”
  “還有什麽是可依恃的?”少年俯首飛步,長刀拽得火星嘎響,疾奔中猶帶壹絲冷靜:“碧火神功、化驪珠……我還擁有什麽?”
  極度的專註令耿照沈入虛空,仿佛又回到索遍枯腸尋找靈感的當兒,虛識中不住翻動的畫面宛若書頁,直到壹小塊畫面像是要裂開了似的,露出背後他從未見過的爿角--
  “他在做什麽,老二?”韓雪色氣急敗壞地扳過聶雨色的肩膀。“是藏有什麽暗招後著,還是想搶在李寒陽出手前閃過巨劍,欺入劍圍?”
  聶雨色眉頭緊蹙。“不可能。劍勢所及,絕無生路。”
  他不知道耿照在想什麽。這壹步是死棋,沒有這種道理!
  風篁握緊刀柄,駝鈴“當”的壹跳,回神才發現掌裏既濕又冷。正面對敵絕不能勝,以李寒陽的功力與鼎天鈞的沈銳……沒辦法了。他壹咬牙解下配刀,拼著師父責怪,也要以回旋絕式分散李寒陽的註意力,及時解救耿兄弟--
  媚兒側身躍出橫欄,沒命地朝戰團中心奔去。
  她沒敢開聲,唯恐泄漏壹絲真氣,趕不及在巨劍砍落前將小和尚撲倒。
  她從沒像這樣恨過自己腳程不夠快,恨自己沒有痛下苦功鍛煉輕功。或許是小和尚太快了,她跑到胸臆裏仿佛再也吸不到壹絲空氣,卻只能望著小和尚的背影心中發冷--
  耿照沒有閃避或伏躍,就這麽沖入軸線的盡頭,連人帶刀撞向鼎天鈞劍!“來得好!”李寒陽意興遄飛,劍光映亮了他的須眉鬢發,銅色巨劍在虛空中留下數個互不相連的殘影,倏地斬入耿照左肩!
  媚兒連停都沒停,身形頓矮,壹連在地上打了幾個滾,勉強撐起身來,綢襟嬌裹的壹雙綿乳劇烈晃蕩,尖翹腹圓,彈撞之間不住抖落沙塵,更添淒艷。
  “小……”她張口欲喚,還沒發現喉音既啞,眼角已滾落大顆淚珠;凝眸望去,忽爾壹怔。山風呼嘯,久久不息,也不知過了多久,周圍突然爆出零星的掌聲,瞬間如點煙硝,轉眼炸得了壹片轟然。
  “好!好功夫、好功夫!”
  “這……這真是太厲害了!”
  “這等身手,大開眼界啊!”
  媚兒揉揉眼睛,終於確定場中二人景況:
  極招過後,李寒陽的巨劍砍中耿照肩膊,卻未將他砍成兩爿。是李寒陽及時止住了手,因為“藏鋒”的薄刃自巨劍脊側斜斜貫出,就像貫穿壹片軟木似的,刀尖指著李寒陽喉間,只差分許便要見血。
  他的劍不得不頓止。
  耿照亟欲抽刀,以鼎天劍主的造詣,輕輕壹轉劍柄,便能將長刀折斷,藏鋒卻像融進了巨劍似的絲紋不動,密合之甚,可想見此刀快利,竟是可壹而不可再,忽然省悟:“是……是我贏了。我勝過了鼎天鈞劍之主!”左肩的痛楚令他臉色發白,卻難掩得手後的心旌搖曳:
  “承讓了……李大俠。”松開刀柄身子微晃,便要栽倒。
  李寒陽以迅捷的手法連刀帶劍壹揚,隨手插落地面,飛快點了他周身幾處大穴,及時將人接住,爽朗大笑:“贏得漂亮啊,典衛大人。妳實在是個處處出人意表的奇人,李某之敗,無話可說。”
  耿照在鼎天鈞劍及體的瞬間,以刀刃貫穿了劍身,搶先指住李寒陽的要害。李寒陽的“劍勢”鎖住他所有的退路,迫使耿照於中軸決勝,而巨劍也的確精準地斬中對手--唯壹料不到的,只有貫穿神兵鼎天鈞的奇刃藏鋒。
  劍脊本是劍器罩門,藏鋒由邵鹹尊親炙,自是天下少有的利刃,以已之強攻敵之弱,致勝的道理似乎並不難想象。然而李寒陽出招時劍上飽註內勁,堅逾玄鐵,在場壹幹武學行家心下雪亮:無論耿照拿的是何等神兵,都不能仗器利刺穿李寒陽手裏的鼎天鈞劍;這壹擊的精、氣、神須與李寒陽相若,足以抵消他加諸於劍上的力量,令刀劍回歸原初的物性,方能以刃利制脊鈍,得戰果如斯。這可是極高明的武學境界。
  只是誰也說不出這是什麽武功,除了壹名少女之外。
  “他媽的!真是絕了。東海這鬼地方,啥事都能有!”
  任逐流作夢也想不到,耿照竟能在鼎天劍主手底下取得壹勝,樂得眉花眼笑,若非礙於場面,只怕要手舞足蹈起來。回見任宜紫罕有地蹙起柳眉,若有所思,心想這丫頭莫非是嚇傻了,居然轉了性子,促狹道:
  “怎麽,模樣忒認真,看出了什麽門道?”
  任宜紫欲言又止,片刻才低道:“這招我見過。”任逐流切的壹聲,只當她信口雌黃,渾沒留意侄女默默擎出了隨身不離的同心劍,對著劍脊末端發怔。阿蘭山的初陽下,劍身近柄處映出壹枚針眼般的小孔,居然洞穿了天下知名的碧水紋鋼。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